宋黯一怔,仔细打量王知我的神情,毫无惧色,眼睛里闪烁的是兴奋、好奇,还有一点不明显的侵占欲。
宋黯这会儿完全相信王知我就是秦国人,绝对板上钉钉的秦后裔,谁敢说她不是秦人,宋黯必然两巴掌呼过去,谁家贵女会像王知我一样有强烈的贪欲和进取心,蓬勃向上的野心,恨不得目之所及全是自家疆土。
不愧是虎狼之秦养出来的贵女,果然闻战则喜。
天生就如此好战。
这性格可真合他意。
王知我眼睛发光,她现在、立马要去秦国。
她都想好怎么说服秦王政了,到时候她就这么说“老秦,土地你要不要”。
秦王政那个top癌、工作狂,她不信他对「大境」没想法!
六国是个问题,王知我几乎有点埋怨了,秦王政怎么还没统合国力,这么分分散散的,国家资源不统一,政令不出秦,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拿下「大境」!
王知我临时修改一下对秦计划书,首先要见到秦王政或者秦廷能说的上话的高官,其次把商品倾销计划完善,给甲方卖理念肯定要把饼画的又大又美,最后入境引炁。
接下来就是做好准备工作,等两边正式链接,她的好日子就来了!
她本来就打算去秦国走一遭,这下两个目标合成一个目标,也算省事了。
至于能不能入秦籍,这个王知我是不担心的,她确实是后世巴蜀人,现在巴蜀也确实是秦国的地盘,那她怎么就不算秦人了?
况且她敢肯定,秦王绝对会对她的计划感兴趣,商鞅入秦,助秦称霸最后成了大良造,封商地给他,她没商君那么厉害,顶多算是敲敲边鼓,献点小主意给点奖赏换个秦籍都是她吃亏。
……
“居然是秦人?”
负责记录王知我动向的两个秦宫官吏面面相觑,在这之前没人想到王知我是秦人,原因很简单,她长得不像。
这两国之人长相差异外人一见即知,秦楚美人,风格殊异,秦女英武,楚女窈窕。
王知我唇红齿白,身量窈窕,看起来像楚人多过像秦人。一开始他们就这么认为的,还怕王知我是楚人不愿入秦,派的使臣……嗯,武力值比较高。
“大王派出去的使团要何时才能接到这位女公子?”两人开始咬耳朵,窃窃私语。
没错,这两位官吏在经过讨论之后也认为王知我是公侯之女,这其中道理也不复杂,很直白的说他们就是以貌取人。
秦是当世雄国,可普通人家的百姓不可能如王知我一般养出一身细皮嫩肉的肌肤,也不可能送家中女儿通读百家。
仅仅通读百家这一点就不是一般的贵族之家能做到的,两人因此认定,她必为公侯之女,并且是地位不低的公侯。
“再过两三日吧,大王特许他们驾驺吾而行,日行千里。”这官吏说着还有点羡慕,驺吾,李瑶之子李信在某个境里见到的神兽,花了好大心思才拿下献给大王,少人得见。
说到这,两人长吁短叹起来,他们天资一般,炁也不够强大,只能去没什么东西的「境」探索,拿到的东西也不够好,收支都无法平衡,赚的还没花的多。
试过两三回之后,无奈放弃,老老实实走官途。
“她为何不知「境」?”记载官纳闷不已,他们写了很多如何入「境」,如何引炁,如何在未引炁时保持自己的本源旺盛的竹简。
百家学说都流传后世,任何读书人都知道的「境」怎么不为人知,真是奇哉怪也。
王知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现在还要兵家给她启蒙。
略交谈一两句,两人便息声,认认真真开始看天幕,把王知我、鹿邑、宋黯三人的言行记下,稍后送给大王预览。
夜,秦宫。
秦王政手指点在竹简上,似在神游,又像在思考,秦人后裔?
时间浩浩汤汤,宛如流水,他有生之年居然能见到秦人后裔。
秦王政这会儿也开始思考王知我的姓名到底是不是有隐喻。
战国姓氏不为一体,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一般来说听见姓氏就能知道别人来历,王姓不少见,秦王政手下大将王翦便姓王,少见的是王知我名字那豁达大气之意。
天下谁人不识君。
倒是气概万千,也不知被寄托厚望的女郎配不配得上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