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年间划到阴川镇的官户大约三万五千,经过陆陆续续的增添之后,官户数量已经有四万一千出头。
加上五万两千民户和一万贱户,以及来往的商旅等。平日的时候,阴川镇的人口也常年保持在六十余万。
而偌大的阴川镇也分了十几个堡,以及上百个守捉。因此敕勒城中的户籍人口大约十五万,算上各路商旅等,常住者便是二十余万。
庞大的人口规模加上军事设施,敕勒城便有了漠南第一雄城的美誉。
如此雄城和军事重镇,路面自然是石板铺就的。
可走在敕勒城的街道上,韩素等人却不得不提起衣襟,避免沾染随处都是的牛羊马粪。
如果早来十几年,也就是宣皇帝征漠北时,驻跸阴川镇之前。不习惯使用恭桶的敕勒城中,到处都是人的屎尿,而非畜粪。
因为宣皇帝的一声令下,敕勒城的街道其实洁净了不少。只是在韩素等人看来,城中的风貌连秀容县都远远不如,何况旧都晋阳与帝都洛阳?
但心中再如何腹诽,这一段路程还是要步行的。作为军事重镇,敕勒城的城墙高大,箭楼林立,只是面积偏小。
如此一来,大部分人口其实居住在城外,而城内大部分区域,是禁止骑马奔驰的。
走过千余步的城内街道后,韩素一行人终于来到整洁的内城。又行了五百余步,方才进入都督府的大门。
都督府的偏厅布置虽不华美,却自有一股冷冽肃杀的气氛。
只是冷肃的氛围中,韩素等人的面色却不好看,尤其是领头的朱琰,他右手紧紧的攥着茶杯,指节因过于用力而变的发白。
过了好一会儿,自我调节好的朱琰沉着一张脸低声质问道:“平朔郡公坐镇漠南,军务自是繁忙。但若真有要事,也当告知我等。何以让本侯在此苦等?莫非是消遣于我?”
平朔郡公自然就是阴川镇大都督贺无忌了。
朝中的称呼颇有意思。一般来说,都以尊显为先,但若实权在握,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譬如朱琰,以前大家对他的称呼都是秀容侯,现在便是并州总管。
又比如贺无忌。如果是朱琰或者淮阳王坐在阴川镇大都督的位置,自然是希望别人叫他大都督的官职,而非爵位。
可贺无忌出身低微,祖上只是阴川镇最普通的官户,等到了他这一辈,连战马都备不起了。
但凭借个人勇武和敢打敢拼,贺无忌很快靠着蠕蠕人的首级,晋升为骑兵统制。等到宣皇帝继位,大力提拔年轻将领,他更是一飞冲天,靠着血淋淋的军功,得封从二品上,平朔郡公的爵位。
仅仅一代人的拼搏,贺无忌的爵位就超过了秀容侯府五代人的努力,真可谓时也命也。
想到贺无忌在军中的威望,朱琰看向眼前几人的眼神又柔和了些许。
眼前服饰不同,但长相一模一样的三人,正是贺无忌年仅十七岁的三个儿子,贺胜、贺岳、贺川。
由于家境贫寒与常年征战,贺无忌二十一岁方才娶妻,二十二岁方得子嗣。但上天眷顾,他一次就得了三个儿子。
一胎三子加上勇悍绝伦、武艺出众,贺胜三兄弟被称为“贺氏三虎”,在整个齐国的名头也是不小。
因为父亲是朝中数得着的名将,自己也是少年成名的军中将星,贺氏三兄弟对缺乏军功的朱琰并不感冒。
在听到朱琰的质问后,被派来接待的贺胜只是淡淡的开口道:“并州总管勿恼。阴川镇地域广阔,兵马众多。偶尔有个突发事件需要处理,也是常理。而且我们三兄弟接待总管大人,也算不上怠慢吧?”
毕竟是主人家的亲子,怠慢自然算不上。
只是朱琰此番前来,是想取得贺无忌的信任,方便在漠北攫取军功。可如今连正主都见不到,一番功夫岂非白费?
虽然并州道有八千精骑,洛阳宿卫也有一万精锐。从装备和训练上来说,这一万八千人绝对强于阴川镇的一万七千骑。
只是阴川镇的将士常年征战,论作战经验和实际战力反而远远超出。加上贺无忌是熟悉漠北的顶级名将,自己却是第一次统率大军,主帅淮阳王更是有名的'常败将军'。
因此无论如何,朱琰都要向贺无忌表示一番'忠心',并与对方一同进退,在漠北攫取军功。
至于淮阳王?他是太后任命的主帅又如何,打不了胜仗的将军,没有人愿意追随。
想到各镇之中,最熟悉蠕蠕人的,便是阴川镇的贺大都督。朱琰思虑一番,决定坦明心迹,直言相告。
扫了眼相貌英武、身形挺拔的贺氏三兄弟后,朱琰便直视贺胜的双眼沉声道:“淮阳王率领一万宿卫,大约会在七月初抵达敕勒城。此时此刻,他们应当刚出晋阳。”
顿了一顿,朱琰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继续说道:“本侯听闻,宿卫们离开洛阳之时,太后便赏赐了酒肉,并在开拨前赏给每人十匹丝绸。而到了晋阳休整时,每名将士又有十匹丝绸的赏赐。不知这个传闻,平朔郡公和阴川镇的将士们,可有听闻?”
所谓传闻,就是还没有得到证实的消息。但洛阳宿卫开拨时的赏赐,得见之人岂止十万?
洛阳的消息,阴川镇往来的商旅自然是带来了。因此这个传闻贺胜等人岂止是听说,这些时日,士卒们讨论之时都气的发晕。
太祖皇帝设立九边军镇时,一方面把周边的山林矿产等归入都督府管辖,并按照收入给将士们发放粮饷。另一方面也分配了不少土地给官户们放牧和耕种。
加上九边军镇商贸繁荣之下,也有不少税收和生计。因此在文皇帝迁都之前,九边不仅能获取军功,生活水平也比各州郡的营军滋润许多。
可迁都之后,大齐的军事、政治、经济重心全部南移,对九边的倾斜也不复存在。加上人口日繁而物产有限,如此这些年下来,九边军民的生计日渐困窘,日子是越发的不如营军了。
好在战事发动之时,朝中的赏赐不少。因此太后下令远征漠北之时,九边士卒颇为振奋,人人希望战前得赏,战后得功。
但随着时日的推移,情况就变得不太对劲了。
为何作为主力的九边重镇,没有得到任何赏赐。而镀金的洛阳宿卫,却人均有二十匹丝绸的开拨赏赐?
只是赏赐九边虽是惯例,却不是条例。所以阴川镇虽然对太后多有怨言,却也很少当众叱骂。
不过朱琰戳破此事之后,贺胜恼怒之余,也无法装聋作哑。于是他站起身来高声回应道:“怎么?侯爷是想要看我等的笑话?还是说想听我等痛骂宿卫,抱怨太后?”
说完这句,贺胜又抱拳朝上说道:“我贺氏一门,忠勇为国。我阴川镇将士,为国守边,无怨无悔。些许赏赐又如何?你们营军征召,向来是没有赏赐的,不还是为了大齐,出生入死?”
贺胜最后这一句却是混淆视听了。营军征召虽然没有赏赐,但营军征召的频率不高啊。平日里大家都要种地、放牧和经商,要是征召频繁了,逃亡也就多了。
听到贺胜的语气有些激动,朱琰却心知自己的话语起到了效果。
“哈哈哈哈哈哈!”
突然放声大笑之后,朱琰站起身拱手道:“贺小将军勿恼,本侯戏言耳。不过本侯陈说此事,却是有一件秘辛,想要告知平朔郡公。”
见朱琰的语气忽然有些神秘,贺胜看了看他身后的韩素等人便接着开口道:“不知并州总管,到底有何秘辛?是否要屏蔽左右?”
朱琰也扫了眼厅内众人,随后淡淡开口道:“不用,厅中都是亲近。”
接着朱琰便微笑着缓缓说道:“晋阳武备库中,有两库存放丝绸。两库共计丝绸十万匹,正好是赏赐宿卫的数目。而前些日子,本侯得知消息,武备库因夏日炎燥,不幸走水并烧毁了丝绸库等十余个府库。”
说到这里后,见贺胜等人脸上的神情有些不解,朱琰便更加直白的讲述道:“如此多的丝绸被毁,本侯实在心痛。贺小将军可能不知,并州道的兵马开拨之时,本侯自掏腰包,给每名士卒发放了五匹丝绸的赏赐。这四万匹丝绸的赏赐,可差点让本侯的家底搬空啊。”
贺胜三兄弟自然不是什么蠢人。反应了一会儿之后,他们三人嘴巴长得大大的看着朱琰,仿佛是在说你为何如此胆大。
缓了好一会儿,贺胜方才眼神复杂的看着朱琰道:“虽不知其中的手脚是否干净。但想要追查的话,线索还是不少。容末将问一句,并州总管此举,就不怕得罪淮阳王吗?”
见真正的戏肉来了,朱琰也是神情极为潇洒的抱拳高声道:“本侯素来敬仰那些血染沙场的英雄豪杰。淮阳王虽为宗室,却是损兵折将的无能之辈。不论武艺军功,还是人品才具,和平朔郡公这样的豪杰比起来,可谓萤虫与皓月争辉。”
话说到这里,朱琰的意思再是清楚不过。
眼见对方上道,贺胜思虑一会儿之后便开口道:“并州总管稍等。刚刚镇中有紧急军情需家父处置,末将现在去探问一番,看家父是否得空。”
看到自己的表演大获成功,朱琰便拱手行礼,口中客气的说道:“贺小将军请便,本侯在此等候便可。”
————
《齐书·平朔王列传》
平朔郡王,阴川镇人也,姓贺氏,名无忌,字百胜,祖上出身契胡三十六部之一,贺拔部。
无忌美姿仪,身长八尺三寸,有膂力。至正十二年,年十五,入阴川镇。适逢明皇帝讨伐蠕蠕,以骑卒之身,斩首十二级,策勋六转,授从八品上御侮校尉,任队主一职。
此后八年,无忌斩首七十九级,累功至定远将军,任骑兵统制。
————
《关于胡汉融合的一些研究》吴明轩
齐国的九边军镇是以契胡人官户为主的军事重镇。但随着齐文帝全面汉化和时间的推移,九边之中胡汉杂居便成了主流。
早期的时候,如阴川镇敕勒城等军镇,因为以契胡人为主,街道上到处都是人畜粪便。加上泥土和脏污,一到雨天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臭气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