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放学的时候已经乌漆嘛黑。
骑车越来越冷,得戴两层的劳保手套。
这天,于静远远看到夜色中自家的楼房,今天灯多亮了一盏,屋里人影传动,比平时多了一份热闹,她心中一动,加快蹬车的速度,果然是爸爸回家了。
到院门口时,于静大喊:“爸,你回家了?!”
“是的哟,女儿哎,我好想你们哦。”于爸爸飞快地从厨房冲出来扶自行车,脸上绽开大大的笑容。
将将38岁的于爸爸背脊挺直,英俊无双,在于静眼中无一处不好看,她踩下脚撑,绕过来抱住爸爸直跳,激动的心按捺不住。
于爸爸回抱着闺女,摩挲着后背,“我的宝贝女儿,小乖乖,长高了,也瘦了,你太能干了。”
于静闻着爸爸身上火车车厢的气味、混合着灶膛烟火气,多么踏实心安的味道,眼泪无声地流下来。
"傻丫头,哭啥。"于爸爸粗糙的大手轻轻拍着她的背,声音也有些哽咽,"爸给你带了好东西。"
厨房里飘出红烧肉的香味,母亲擦了擦眼角,笑着说:"你爸上午到家,特意绕到镇上割了肉,你俩就别肉麻了,先吃饭吧。"
于爸爸松开于静,转身从房间拿过来一件大红色加绒带毛领的皮夹克,在屋子里像一团红火般明亮,“爸爸给你带了件冬衣,看看,喜不喜欢?”
于静屏住呼吸,抚摸着光滑的面料,这是她记忆中拥有过的一件衣服,她穿了两个冬季,直到袖子、胳膊肘处磨光了人造革,套着护袖也无法遮挡,她从来没有过这么漂亮的衣服。
"试试合不合身。"爸爸催促道,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
于静脱下棉袄,穿上皮夹克,合身的,下半年于静长高了,爸爸估摸着买大了一点,现在正正好。
“静静今年长高了好多,现在穿着合身,明年就不能穿了,今年多穿穿。”爸爸满意地点点头,又从袋子里摸出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我听你妈妈说,你现在学习很辛苦,平时也要注意休息,我看电视上这个广告做的好,很好用的样子,每天洗完脸,你记得擦。"
于静打开盒子,是一盒小护士面霜,确实看过这个面霜的广告,她现在仗着年轻,都忘记护肤了,每天擦雅霜,“谢谢爸,我正需要这个。”
“好啦好啦,吃饭啦,我们一直在等你回来吃饭,姐,你喝雪碧吗?”于军从房间窜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大瓶的雪碧。这是于爸爸坐火车买的水,没舍得喝完,带回家了。
“我不喝,你喝吧。”于静换回原来的衣服,帮这端菜、端碗。
“爸也给我买了一件皮夹克,我的是黑色的,也有毛领子。”于军拿着他的衣服给于静看。
“好看好看,快收起来吧,我们吃饭了。爸给妈买东西了吗?”于静问。
“你爸从来就没给我买过东西。”于妈大叹气。
“今年放假了,我们去市里给妈买,好不好啊,爸?”于静笑道。
“好哎,去市里给妈买衣服。”于军欢呼。
晚饭有芋头红烧肉、花生米红烧鱼、白菜烧豆皮、红薯粥,芋头红烧肉烧得略淡,可以把肉味的芋头当主食吃,红薯也很多,又面又甜,红烧鱼中的花生米炖煮入味,配粥吃正正好。
爸爸夹了快肥瘦相间的肉放到于静碗里,“宝贝女儿多吃点,学习费脑子。”又夹了一块放到于军碗里,“宝贝儿子也多吃点,我们长身体呢。”
“哼,爸,我学习也很辛苦,很费脑子的。”于军不服。
“哈哈,都是爸爸的小乖,小宝贝。”于爸爸又给每人夹。
“爸,你回家了,有人约你去哪里干活吗?没有的话,给我们打个书架呗,书越来越多,没地方放。”于静早就在心里画好了样式,等爸爸回家了打一个。
“爸,我也要一个书架,我不跟姐共用,我要自己的。”于军举手。
“好,一人打一个,我明天就去买木头,跟我说说要什么样的。”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我早就想好了,吃完饭就画给你看。”于静回答。
“我也要画。”这是不甘示弱的于军。
于静想要一个大一点的书架,两米长,两米高,六层,玻璃柜门,将来放书从容一点。于军看到了,直接照抄。
爸爸看到这个尺寸吃了一惊,这么大,能放多少书啊!
“爸,我们将来还要上高中、上大学,书多着呢,以前的书都堆在墙角,没地方放。”
“好好,给你们打。”
程文兵回家后,于军先洗漱上楼睡觉,于静等弟弟上楼后,悄悄问:“爸,我们家还有多少欠债?”
“没多少了,你大舅的1万不着急还,我今年估计能开到一万五,这钱还完外面的欠债,还能剩三千多。你妈在家今年卖嫩玉米、卖粮,挣了四千多,人情往来、其他开支两千多,家里还有五头猪、两只大羊可以卖,除去买饲料的钱,也能挣两千多。”于爸爸算账。
养猪费玉米,费饲料,还要费时间打猪草煮猪食,开头买小猪仔、煽猪要花钱;养羊只要费时间打草,全是时间成本。
“明年你要上高中,要用的钱多,家里之前存的钱盖房子都花了,这笔钱要留着给你上高中用,要是不够的话,我明年上半年的工钱可以提前取一部分出来。”于爸爸让于静别担心钱。
“爸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考公费高中,不用额外花钱买分,家里的钱够用的。”于静笑着保证,“我今年写故事投给杂志社,也挣了几千块,到年前应该能有七千多。”
于静想考本市最好的A中,它明年中考分数线620,少一分交500,此时市里的房价也就几百一平,好的位置八百左右,差点的四五百,一分就是一平方。她想趁着寒假,去市里网吧写稿,速度快一点,赶紧趁低价,多挣钱,早点买房。下次投稿时,问问杂志社能不能提供合作证明收入来源可靠,办贷款,万一不行,只能先租房上高中,这些就暂时不用跟家里说了。
“家里我们能挣钱,你晚上早点睡觉,天天写那么多字,手累不累,我看看你的手。”感性的于爸爸一下子红了眼眶,拉过于静的手,“你看,中指这么厚的茧,手指都有点歪了,丫头吃苦头了。”
“我不苦啦,挣了钱,我们天天吃得好、穿得好,过得也开心啊,而且弟弟每个星期都帮我誊稿子,他的手指也写出泡,写出老茧了。”于静安慰爸爸,还不忘替弟弟表功。
“我的两个小宝贝都太懂事了,爸爸好没用,明年我一定多上几个工。”爸爸抬着胳膊摸摸于静的头。
第二天一早,于静起来时,于爸爸在烧火,于妈妈在上锅炒菜,两人配合默契。
于静跳绳,每天习惯了这个运动量,加上冬天天冷,跳完几乎不出汗。爸爸吃惊于于静跳绳的速度和早饭的丰盛,一年没回来,家里早饭现在吃这么好了?
一人一碗牛奶(自己用奶粉泡)、两个鸡蛋、一碗粥、油煎馒头片、盐水花生米。
以前的早饭是粥+咸菜,现在的早饭品种丰富、营养丰富。这就是家里能挣到钱了,心里不慌。
于妈妈又心疼他们学习辛苦,一定要营养跟上,宁愿费时费事,多做点。
学校组织了冬季运动小比赛,项目是跳绳、踢毽子,各班自由班名,按年级来分开比赛。
这次于静很自信地报了跳绳、踢毽子,这两个她都很擅长。
杨老师报名很松散,课间在讲台公布比赛后,让大家踊跃报名,一个班跳绳和踢毽子各5个名额,下面谁手举的高、周围人喊他名字喊得响,就让谁上,于静都报上了。
比赛分两天进行,一天跳绳,一天踢毽子
下午的大课间,楼前空地上画了10个圆圈,每个圈里一根跳绳,也可自备跳绳,每个圈有专人负责数数,一个年级所有报名的人分两组比赛,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
于静第六组上,她带了自己的跳绳,哨声一响,绳影连成一片,地面被抽打得快要冒出火星,一分钟轻松拿下221个。
还得是年轻啊,跳起来仿佛身轻如燕。
上辈子于静30岁时,绳子甩得呼呼生风,一分钟也就一百九。
“于静,你太厉害了,一次都没掉,跳得最快!”旁观的席晓静给她加油。
她跟上去看计数员把成绩报给了体育老师,老师也填正确了,上下扫了一圈,有超过200的,但都没她多。
参赛的人里一定有跳绳天赋比她好的,但天赋好的不一定有她勤练;有熟谙双飞技巧的,但对方心态不一定有她好,围观人多,发挥不好就白搭了,总体来看她就是加权平均值比较高。
第二天比赛踢毽子,也是一个年级分两组,一共六组,十个人一起比,没有技巧,纯比个数,踢到后来就是比谁腿的耐力好,不怕酸。
感谢锻炼,每天跳绳、骑车,于静右腿酸了换左腿,左踢累了就右踢,两只脚两个方向轮换,坚持到了一百六,周围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组她踢到了最后,182个收尾。
“厉害厉害!”程文兵在旁边鼓掌,于静白了他一眼。
“我来扶你,你太牛了,坚持到最后。”学渣席晓静对她一如既往地的热情,作业都不好意思不借人抄。
“这优等生的日子也太好过了。”胶原蛋白满满的小美女热情相待,只求平时看看作业而已,有什么理由不借呢,当然她不懂的题问于静,于静都会好好讲。
怎么不算双向奔赴的同学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