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千千小说网 > 秦王扫六合[嬴政水仙] >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您那见不得人的王后呢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您那见不得人的王后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秦王政人生中正真意义上的难得的三日休憩,他们全然抛下国事不顾,而且在这骊山汤宫荒唐,其奢靡自然不及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却是他们难得的光阴。

若有闲暇,他们并非是要去看怎样的风景或是享受怎样的富贵,而是想要休息个够,最好是同心上人一起。

他们饮着最香醇的酒、吃着彼此都爱吃的食物,再睡他个天昏地暗、陪着对方做些幼稚却不失趣味的事,看北雁南飞、金乌西沉,最后牵着彼此的手共迎无尽的黄昏,青翠的骊山染上了一层渐变的暖色边缘,渭水奔流向东连接到了天际,西方的橘黄与湛蓝映在了水中,冷暖色交织却又那样的和谐,这样的景致瑰丽,帛画也难以描绘分毫。

清风徐来,热烈的色彩褪去,换作了深邃的黑夜与烂漫的星子。

枕山栖谷的日子的确令人向往,若有来生倒也愿意做一富贵闲人。

只是他们腾出来的三日闲暇只用上了两日不到,皇帝陛下便同这山风一齐消逝了……

明明很早之前也是一个人的,怎么现在就不习惯了呢?

心中怅然若失,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隐隐有些钝痛。

明明陛下的消失已经成为常态了,怎么到现在还没习惯?

分别的时间从最开始的一日、两日、三日,到现在的一旬、两旬、三旬……

赵政不清楚下一次拥抱是什么时候,也害怕自己真的会忘了陛下的存在却无能为力。

“如果你我是敌人,陛下觉得谁胜?”这个问题若放在从前他们定然互不相让。

可如今陛下的回答是:“我比王上多了几十年的阅历,我了解这个年纪的自己的所有事情和弱点。

我觉得我会赢,但这个年纪的秦王不应该输。”

这就是陛下的答案,他还说:“其实从我到来后我们的人生经历已经有所不同了。

你有着我所拥有的所有优点,却比我更通人情冷暖、更有温度。

王上,你已经比二十余岁的我优秀上太多。”

这个年纪的秦王不应该输吗?可如果没有陛下那经历了这些的他会是怎样的人呢?

他不好奇那个可能性,他只是好奇二十余岁的陛下是何模样。

赵政整理衣冠过后出了骊山汤宫,甘罗就守在宫门口,他似乎有些讶异于秦王此时的状态,怎么说刚成婚的人不应该这样。

甘罗好奇地迎上前去低声问了句:“王上不是说需要三日么?还有您那见不得人的王后呢?”

赵政睨了他一眼到底还是问了句:“如果这世上有两个嬴政会如何?”

甘罗瞳孔骤缩,连忙摆手后退了两步,看向赵政的目光满是不可置信:“一个就够了,还要两个?那臣等还活不活了?”

赵政慢悠悠吐出三个字:“认真点。”

甘罗这才敛了神色:“若这世间真有两个王上的话,要么二人此生不相逢。

若相遇了凭着王上的秉性不是仇敌便是……”

甘罗言语微顿、话锋一转:“不过这也只是王上的假设而已,毕竟世间没什么存在是完全相同的,自然也不会有两个王上,这违背了万物运转的的秩序与法则不是么?”

“你说的是道家的道?”赵政了然,可陛下已经来了,又怎么甘愿再让他走?

所谓的秩序法则,可这世间已经存在过两个嬴政了,赵政沉吟片刻后低声嗤笑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可寡人偏想争上一争。”

甘罗没听清赵政所言,遂问了句:“王上说的什么?”

赵政答:“吩咐下去准备车马,寡人要去上郡视察一下驰道修得如何了。”

听及此言甘罗乂手应声便躬身退下。

而对于赵政而言,他为什么要先去见秦维祯呢?

秦维祯是这个世上除了赵政以外唯一一个知道陛下的存在的人,是如果赵政遗忘后陛下存在过的证明。

从前赵政面对秦维祯是有些酸意的,毕竟赵政想将陛下私藏,因为秦维祯的存在自己就不是唯一了,如今却有些庆幸。

自咸阳出发一路向北直抵上郡的一处乡里,这条驰道也是一路向北直通九原,待四海平定后,他会命一上将前往九原修筑长城、屯兵积粮,以待来日北击匈奴。

到了修筑驰道所在方知其条件艰苦,大多劳役光着膀子从晨光熹微干到日落月升,便在路边就着篝火和衣而睡,等到天明破晓又是一日的劳作,只有秦维祯这类监修的官吏才有一处营帐居住。

小扶苏倒是长大了,虽着粗布麻衣,却瞧得出后世翩翩公子的模样,小小的一只跟在秦维祯的身后像是对方的尾巴一般,难掩可爱乖巧。

秦王驾临,官吏百姓皆放下手头的事拜倒在地恭敬问安。

只有扶苏的脑袋被秦维祯摁着还忍不住抬头瞧他的父王,那乌溜溜的眼睛里满是好奇。

赵政失笑,哪怕是他在瞧见了这个年纪的幼崽的时候心也会柔软上两分,他朗声道了句平身。

最先起身的是扶苏,秦维祯还来不及拦他,只见他满含欣喜地往秦王政的方向跑,然后一头撞进了赵政的怀里。

赵政虽有些猝不及防,但仍是伸出了两只手来接住了他然后毫不留情地将这只幼崽拉开了些距离。

扶苏的目光似有不解,他一双手有些不知所措,仰头看着赵政的目光湿漉漉的满是无辜的委屈。

大抵是这几年秦维祯在教养扶苏的同时也说了许多关于秦王的事迹,或许在扶苏心中留下了一个高大神武的父亲的形象,可那都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事实上扶苏长这么大了他们父子间也没见过几面,更没有好好地相处过。

怎么就成了个慈父了呢?赵政无奈,生涩且不自然地上前两步弯腰将扶苏一把抱了起来。

然后趁小扶苏刚面露喜色的时候转身一把将其塞进了甘罗的怀里:“看顾好公子,寡人同秦大人说会话。”

赵政抬脚欲要离开,见扶苏那副要哭不哭的模样到底是犹豫了,他抬手揉了揉扶苏的脑袋:“等父王空了就陪你玩。”

扶苏笑得牙不见眼,忙不迭地点头应声:“嗯!父王!”

赵政一时失言,这孩子多大了?得有七八岁了吧?秦维祯怎么养的?怎么还是一副奶娃娃的模样?

赵政行至秦维祯面前,自然而然地说了句:“进营帐说话。”

秦维祯颔首应声跟着赵政进入营帐。

营帐中的陈设简陋,一张书案、一方墨砚、一柄长剑、两张草席、数卷竹简……

那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公子扶苏,经年过去竟过得如此清贫。

入内秦维祯的第一句话便是:“您怎么来了?”

他表现得似乎有些局促,亲手为赵政倒了茶水后又开始拾掇帐内的陈设。

“你也坐,自然是来看看你们。”赵政兀自坐下,饮了口茶后问道,“这么多年过去了,竟也不知道回家看看。

想着快过年了,你们不回家,寡人也就只能亲自过来看看你们,也看看驰道修建得如何了。”

秦维祯面对着赵政坐下,面含歉意道:“是儿臣不孝。”

“这几年来,你为大秦的社稷不辞辛苦,于寡人而言便是最大的孝道。”赵政不以为意,他也不需要这么大个儿子在身旁尽孝,物尽其用,人亦如此,“倒是你自己有什么感想?”

秦维祯言语坚定,跪地叩首道:“‘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父皇,吾愿舍生忘死,为生民谋福祉、为社稷开太平。”

“听你的意思,是不想回去了?”赵政有欣慰,但更多的是不赞同,“自你出世起便是大秦的长公子,众星捧月,养成了一副阳春白雪、不知人间疾苦的性子。

当年寡人让你过来是为了历练你,但你迟早是要回去的,站在高处你才能做更多的事、发出更大的声音。

哪怕是死,溅出的血也会比别人的更远,你可明白?”

秦维祯深深地看了眼赵政,时至今日他才算是真正理解他这位父皇,理解父皇为何要不惜得罪天下的世家贵族做那些事:“儿臣懂了,儿臣要身居高位。”

“明白就好。”赵政想,他这个便宜儿子所幸不算太蠢,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将其交到秦维祯的手中,“如果有一日寡人忘了你的来历,你就将这卷竹简交给寡人。”

“这……”秦维祯接过竹简,犹豫着还是打开了,那苍劲的字体映入眼帘,秦维祯又复看向赵政,“这是《谏逐客书》……这是父皇的字迹。”

“是。”赵政瞧得出秦维祯的疑惑,“多的你不必问,你只要记得朕永远都是你的父皇。”

即便世人不知晓也不能知晓皇帝陛下的存在,可赵政又怎么甘心就此将对方遗忘?即便那会痛苦,却也不愿将对方的存在从自己的生命中剥离。

如此便只能托付给另一个知道皇帝陛下的存在的人了。

秦维祯珍而重之地收起竹简应声道:“诺。”

二人相顾无言,秦维祯又道:“如今扶苏年岁渐长,儿臣可以为之开蒙,却不专精某一方面。

父皇应该将他带回咸阳,挑上些师傅好生教导。”

的确,君子六艺也好、帝王术也罢,都不是在这里跟着秦维祯就能学好的,更何况为人为君要学的还不止这些。

赵政对此倒是颇为认同:“此次,寡人会带他回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