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你头上的草帽在哪里买的啊?是供销社进新货了吗?”林春华把碎发别在耳朵后面,眼神火热地问道。
林春华不得已下了乡,但她对美的追求还是在的,她喜欢打扮自己。今天她看到这个草帽之后,就瞬间想出了几个帽子搭配她衣服的带法。
带不了城里的,漂亮的草帽也可以啊。而且这样又彰显了她贴近乡村生活,热爱生活的好形象。一举两得。
“这是孟幼他们编的,小临把帽子送我了,可没多的了。”孟小军一脸警惕。
林春华根本不看他,追问道:“你的是沈临的,不是还有一个吗?要是那个和这个一样,我跟你们买,换也可以。”
后面一句话林春华压低了声音说,怕别人听到。
“还有一个在沈临那,他应该不会卖的。还有别的事吗?没有我们就走了。”
林春华想起平时沈临的样子,确实不像缺钱的,看来她这个草帽是买不到了。
“行,谢谢你们。要是后面他们再编,想换的话,你记得第一个提醒我噢。”
“可以。”
……
晚上吃饭的时候,小军把这个事情给说了,并且觉得林知青也是慧眼识珠。
“到时候再说吧。现在席草才割好,晒干染色还要几天,等能做的时候怕是要一段时间了。”王孟幼咽下一口饭,解释道。
“舅舅,后面要是做好了,我们拿去供销社试试吧,说不定人家会收。”
孟郭摇头,“量太少了供销社不会收的,倒是可以去集市上卖。秋收之后有一次集市,恰好可以赶上。”
“这个可以吗?”
“可以的,我们村去供销社太远了,集市反而方便些。”
“那好,就去集市卖吧。”
吃完饭孟家人总会编一会竹筐再睡,这已经成了习惯了。
王孟幼没席草可编,对竹筐开始跃跃欲试。他也编过一些,虽然不怎么好看,但能用啊,现在还在空间里被用着。
“舅舅,你们一直编的这种啊?没有别的花样吗?”
“没有,大家都是这么编的。”
“要不要试试新的,我在书上看过新的编法。很好看,城里人应该会喜欢。这样说不定能赚更多钱。”
“怎么编?你还记得吗?”
王孟幼把自己记下的花样编法说了出来,其中记不清楚的,沈临在一旁补充。
孟郭听不懂,然后他叫自己的小儿子现场编。家里编竹筐最好看的就是小军了,他相信自己儿子能编出来孟幼说的那种竹筐。
小军不喜欢细活,这会让他很暴躁。但他想赚钱,听着王孟幼画的大饼,小军被叫到后老老实实开始编。
跟着王孟幼说的步骤,小军拿着竹条编着。他的速度很快,加上王孟幼说的不需要编太大,所以跟上节奏毫不费力。
有时候编错了,王孟幼和沈临就根据看到过的实图帮小军调整。没一会功夫,两个巴掌大的小竹篮就做好了。
竹篮编的精细,再看起来十分漂亮。只是看着好像装不了多少东西?
孟郭在心里想着,也这么说了。他们编竹筐都是尽量往大的编,这样能多装东西,又能多赚钱。
“这个篮子不小了,城里人买菜刚刚合适。装东西出去玩也好看,又方便。”
孟郭不理解,但也没说什么了。小军也觉得这个篮子一般,虽然好看。
根据王孟幼的话,小军连续又编了几个,底部方的圆的长的都有,还有中间小两边大的。小军无一例外,每个都编的像模像样。
王孟幼对他的动手能力惊呆了,同时在心里下决定,以后一有这种活,一定得叫小军来干。
小军不知道他的想法,否则肯定要当面收拾王孟幼一顿。他真的很讨厌这种细活,是真的!
王孟幼的时间在收红薯中不知不觉就消失了,他几乎收了整个秋收的红薯,从他来的那天开始算,到秋收结束。
这种重复劳动,让他一拿起锄头,下意识就去地里找红薯,坏了空间里的好多蔬菜。好在后面他努力改正了,不然不知道得坏多少。
期间休息的时候他也没休息,拿着席草做染色实验。书里说的能染色的植物王孟幼和沈临都去找了,但也只找到一些。所以他们搞了特别多,把席草染出各种颜色。
最常见的黄色和红色,但染的不稳定,一根上面深的浅的都有。还有一些稀有颜色,比如说粉色,还是王孟幼他们误打误撞做出来的,根本没多少。
为了不浪费这些染色的席草,王孟幼贡献了他们空间里的果干给小军。小军是个吃货,吃到美味的果干,眼睛立马就亮了,编草帽对他来说也没什么了。
他们先编的简单的,染色均匀的。有的是搭配色彩一起编的,有的是纯色。剩余的没染好的,王孟幼也不舍得扔,叫小军尽量编好看点。最后编出来美丽的渐变色和怪异但越看越好看的特殊草帽。
为了对比明显,王孟幼拜托桃子编一个原色的草帽。至于为什么不请小军,是因为他们请不起了,果干没有了。
新鲜的好吃,所以王孟幼他们做果干做的也不多,除了拿给舅舅他们的,其余的全进小军嘴里和手里了。
幸好席草及时编完了,不然王孟幼还不知道该用什么来请小军动手。
小军倒是有点遗憾,不过他也编烦了,果干又存了很多,够他吃一段时间,想想就略过这个事情了。
麻烦桃子动手,也没给她什么东西。因为桃子指定想选一个草帽,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桃子不要,王孟幼他们也会送一个。
桃子选了那个渐变的粉色草帽,加上草帽的样式,在一群染色草帽中都是十分显眼的存在。当然,也是十分好看。
“姐,你不是说不喜欢吗?”小军贱贱地在桃子背后说道。
桃子红了脸,伸手想打人,被躲开了,最后只是愤愤瞪了小军一眼,“要你管,村里的大娘们都没你的话多。”
“这可不兴说,我哪有那么话多。姐你真过分。”
后面姐弟俩打打闹闹,王孟幼叫舅舅他们每人都选了一个,自己和沈临也是。这么一选,剩下的草帽就没多少了。
孟郭有点犹豫,“拿了这么多,剩下的没多少了。要不我就不拿了吧。”
“舅舅,哪有你这样的。自己做的肯定自己先享受啊,你看我带着是不是很好看,你也试试。”王孟幼把孟郭选的草帽给他带上了,搞的孟郭怪不好意思的。
第二天,因为早上要赶集,所以也是很早就起来了。一家人都带着新草帽,拿着剩余的,一齐往集市里走。
村里人看到后满脸都是惊讶,每个人都要问几句。孟郭作为家里的一家之主,首当其冲,被推过去回答问题了。一来一回,耽误了不少时间。
当孟幼又在跟一个熟人解释草帽的时候,王孟幼他们遇到了赶集的房翠翠他们。
“王同志!你这个草帽?不,你这个帽子哪买的啊?我咋没见过这个颜色的?”房翠翠环顾了孟家一周,“你们都带的不同颜色的帽子!”
眼尖的路南雨看到了沈临手上拿着的草帽,这些颜色看着也不错,“沈同志,你们这是要去集市摆摊吗?这帽子是怎么卖的?我能现在买吗?”
沈临点点头,说出的价格比正常价的草帽贵了一毛钱。林苗妙本来很心动,但听到价后倒吸一口凉气,顿时什么想法都没了。
贵一毛钱,其实这个帽子她也可以不买。
路南雨爽快地递钱了,仔细挑选剩余的草帽,选了一个她最喜欢的。可惜她最喜欢的蓝色没有,不然她说不定要多买几个。
成功完成一笔交易,小军都不敢相信。贵一毛钱哎,居然还有人买!定这个价的时候小军就觉得离谱,没想到还有更离谱的。
由于说话的声音小,村民没听清价格,跟孟郭说完话就走了。房翠翠看他们要走,马上蹲下来也选了个自己喜欢的掏钱买了。
小军看着钱,有了疑惑。但令他更疑惑的还在后面。
到集市的时候,路边已经摆满了摊,路上全是逛来逛去的人,说话声老远都能听得到。
小军走了一圈,找了一个偏一点的位置,把自己的小摊给摆上了。家里种的蔬菜,还有编的竹筐草帽,都被小心摆好。
不同颜色的草帽摆在一起还是有很大的视觉冲击的,尤其是在这个流行黑灰绿的年代里,亮色是少见的。看供销社抢布的情况就知道了,花的亮的总是第一时间被抢完。
没等一会,小摊就迎来了第一位顾客。这是一名穿着得体的老妇人,衣服上的补丁很少,头发已经花白了。
“同志,你这小篮子多少钱?”
小军不知道,目光看向王孟幼。王孟幼问了问舅舅,报出了比中型竹筐贵两分钱的价格。
这价格快比上大竹筐的价了,老妇人停下不说话,明显在犹豫。
“这个篮子装菜很方便的,你看,能装这么多,提着也轻松。而且好看,脏了冲一下就干净了,买一个能用好几年呢。”
王孟幼又说了几句,不知道哪句话把老妇人给戳动了,买下了篮子,在沈临的推荐下顺便还买了一些菜。
老妇人走之前又问了一次草帽的价格,被贵一毛钱的价格给逼走了。旁观的人也听到了,不少人都在嘟囔。
好看也不值这个价啊,又不是冤大头。
小军微笑,其实他们已经遇过冤大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