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钟不到,沈父、沈母和沈家大嫂就陆续回来了。
苏丽珍一家这才知道,早在中午的时候,沈老爷子就挨个给儿子、儿媳和大孙子打电话,催促他们早点回家。
沈父、沈母属于返聘人员,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完成当日的工作任务,提前请一会儿假下班也没啥问题。
沈家大嫂在首都图书馆工作,事情不多,所以也直接请假提早回来了。
倒是沈家大哥,公务繁忙,别说提早回来,通常情况能正点下班就不错了。
不说沈瑞,比起经常通电话的沈老爷子,苏丽珍一家其实跟在首都的沈家其他人还是比较陌生的。
好在沈父、沈母满身书卷气,说起话来也亲切温和,看上去并不难相处。
沈家大嫂生得十分美丽,一颦一笑尤其好看,是那种典型的温婉动人的古典美人。据说她跟沈家大哥同岁,今年也有42了,但看上去就像三十出头。
她不但长得好,声音也温温柔柔,特别好听,以至于包括苏丽珍在内的三个女孩子听她说话的时候,总忍不住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她看。
沈母在旁边看了,不由“噗嗤”笑出了声,转头对苏家人道:“清苓最招孩子们喜欢,我那三岁的小孙女自从会认人了,每次一回来,就喜欢往她跟前凑,非得她太爷爷拿糖才能给哄回来。”
沈家大嫂方清苓闻言也笑道:“我也喜欢小孩,尤其是女孩,只可惜我自己一个也没有。”
她说着,还忍不住摸了摸芽芽乌黑的发辫。
这个话题显然也让沈母遗憾:“你跟我一样,没有女儿缘。”
她说着,又对李翠英道:“还是你好,有两个这么优秀的闺女,这才是有福气。”
说话间,时候也不早了,苏厚德难得回来,自然要亲自下厨,给自己的老首长做一顿爱吃的饭菜。
要是别的事也就罢了,这个事还真就非得苏厚德亲自出马。所以沈老爷子不但不拦着,还把沈父也给直接撵去了厨房,让他去打下手。
沈老爷子别看是带兵打仗的军人,但像是洗衣做饭这些家务事也样样做得不错。
在他的影响下,沈家的子孙基本个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像沈父做菜,就比沈母好吃。
李翠英也想去帮忙,沈家人自然没让。
沈家其实是有做饭师傅的。这人跟苏厚德的关系还很好,因为以前经常得苏厚德指点,厨艺由此大大提升,所以他也把苏厚德当作是半个师父。
两人关系不错,加上又都是熟手,所以做这一顿饭绰绰有余,其实连沈父都用不上
但是沈老爷子却十分坚持。
苏丽珍在一旁看着,不知道是不是她多心,总觉得沈父在面对苏爷爷的时候,有些底气不足。
她倏地就想起从前沈瑞告诉她的,当初李明翰(苏振东情敌)所在的李家曾托了沈父的老友主动求情,希望沈瑞能抬抬手,多少给李家一个台阶下。
沈瑞考虑后,最终答应了这件事。
苏丽珍记得很清楚,这事从发生到结束,那会儿谁都没敢告诉沈老爷子。
而这种事虽然说起来不好听,但严格来说,一不属于犯罪,二没有涉及什么敏感问题,所以沈老爷子当时就真的被瞒住了。
等他老人家后来知道了,事情也已经尘埃落定。
再说苏家这边,关于沈父求情的事,沈瑞也没有一直瞒着苏厚德父子。事情了结没多久,他就把李家托人找到沈父,以及自己当时的考量全部告诉了父子二人。
当时,苏家父子的情绪已经平稳下来,能够用更理智客观的心态去回看整件事,自然也就明白沈瑞的做法还是出于为他们考虑。
加上那时为着苏振东这事,沈瑞毕竟前前后后帮了很多忙。苏厚德他们不是没心没肺的人,对沈瑞、对沈家只有感激,绝不会因为知道沈父替李家说情就心生嫌隙。
再到后来,沈老爷子知道了这件事,是第一时间就给苏厚德打了电话,语气中充满了歉意,更让爷儿俩心里惭愧。
毕竟说到底,沈家不欠苏家什么,反倒是这些年,是沈家一直在照拂和帮衬苏家。所以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不该因此生出怨怼。
苏丽珍本也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但现在看来,她很可能低估了沈老爷子对苏爷爷的维护。
果然,之后在沈老爷子带着她们几个去二楼书房看旧相册的时候,沈瑞寻了个空档告诉了她当初那件事的后续,更证实了她的猜测。
原来,那时沈老爷子知道实情后一度非常生气,对给李家人求情的沈父大发雷霆,过后更是直接把人撵去了单位。
沈父直到两个月后才被允许进家门。
后来李家人来首都,一度几次登门拜访,沈老爷子连面都没露,将对这一家子的反感摆在了台面上,可以说一点情面都没留。
沈瑞告诉苏丽珍,这也就是沈老爷子自己是个公私分明的人,要不然对于李家,就不是单纯的不留情面这么简单了。
反观李家,实在脸皮奇厚,当时甚至妄图借由沈父的路子跟他们沈家攀交情。
这也说明了当初沈瑞的那些顾虑不是杞人忧天。
李家绝对是不择手段的人家。跟这种小人死磕,逼得他狗急跳墙,沈家是无所谓,但是势单力薄的苏爷爷一家就不好说了。
等真出了什么事,亡羊补牢也没有意义了。
苏丽珍知道了这些来龙去脉,自然也就明白了沈老爷子为什么非得把沈父折腾到厨房去给苏爷爷打下手,大抵是想让沈父好好给苏爷爷赔个不是。
她不禁暗自感慨,沈老爷子对苏爷爷真的没话说。
临近开饭的时候,沈家大哥才赶回来。
双方自然要打招呼认识一下。
苏丽珍就留意到,再次跟着苏爷爷一起从厨房出来的沈父神情自然了不少,之前那点心虚和不自在也都消失了。
想来是跟苏爷爷把话都说开了。
苏爷爷精心准备的晚餐十分丰盛,沈老爷子吃得开心又满足,更是一口气连吃了两碗米饭。要不是大伙儿使劲拦着,还想来第三碗。
吃完晚饭又说了会儿话,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七点多,苏家人婉拒了沈老爷子的再三挽留,告辞离开。
沈老亲自把他们一行人送到了大院门口,一直目送着沈瑞安排的车子载着他们走出老远才肯回去。
苏丽珍陪着苏厚德一起回头看,透过后车窗看着那站在路灯下的身影越来越远,直到完全看不清楚了才作罢。
看苏厚德一脸依依不舍的神情,苏丽珍不禁想起之前在书房看沈老的那些旧相册时,老爷子跟她说的话。
“我这一辈子受过两次致命伤,这两次受伤都是你苏爷爷守在我身边。他怕我挺不过去,每次都没黑、没白地守着我,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任谁劝都不好使。”
“他总说他命硬,只有他在我身边守着,小鬼们才不敢来勾我的魂。”
“珍珍啊,沈爷爷真的很感激你们全家。你苏爷爷这一生太难了,我现在看见他日子过得这么开心,真的特别高兴。”
苏丽珍伸手抱住身边老人的胳膊,将额头轻轻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她的举动立马换来老人关心地询问:“珍珍是不是累啦?好孩子,再坚持坚持,到家就能休息了。”
苏丽珍顺着对方的意思点了点头,惹得老人忍不住轻拍了拍她的手臂。
真好啊,这辈子不需要她的苏爷爷再“命硬”了,余生换她来陪伴和保护他老人家。
与苏丽珍这边的温馨不一样,沈家沈老爷子一进家门就立刻把沈瑞叫进了自己的书房。
沈老爷子大马金刀地坐在自己的圈椅上,神情严肃地盯着沈瑞道:“你今天的表现有点反常!你给我老实交代,你是不是又在打什么歪主意?”
沈瑞看着活像把他当敌/特审问的老祖父,一脸无奈。
“爷爷,看您说的,我今天有哪里表现的不对吗?怎么就反常了?”
沈老爷子却像立马抓住他的破绽一样,眼睛一亮:“哈哈,你小子没完全否认,看来你果真是在打歪主意!”
说着,他便露出思索的表情:“我得想想,你小子是在打谁的主意……”
老爷子皱着眉头,自顾自念叨:“肯定跟厚德他们一家没关系,那就是老苏家……嗯,你小子虽然鬼主意多,但也不至于去算计人家的家财。那不是图钱,就是图人……”
念着念着,他倏地想起什么,神情一顿,一脸不可思议地瞪着沈瑞:“你该不会是看上人家两个小姑娘了吧?”
见自家小孙子神情微顿,他立马意识到自己猜中了!
难怪,难怪这两年,这小子总是往凤城跑。起初他还当这小子是为了帮他照顾厚德,闹了半天,他是看上人家的姑娘了!
那是哪一个呢?
刚想到这个问题,老爷子脑海里蓦地闪过一张雪白的小脸,想到那孩子聪慧沉稳又大方能干的样子,心里很快就有了答案。
“是珍珍那孩子,对吧!”
沈瑞心里暗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他只不过是稍微在老爷子面前露出一点端倪就被猜中了。
既然已经被爷爷发现,他自然不会否认,便点头承认道:“她是个很好的女孩。德叔就不说了,我看得出爷爷也很喜欢她。”
沈老爷子听他这么说,不由目光微闪。他确实很喜欢珍珍这孩子,要是这孩子能来当他的孙媳妇,那他肯定高兴死了!
只不过这孩子的年纪不大合适,还是有点太小了。
换做是他有这么个可人的小孙女,一想到孩子才刚上大学,就有人惦记来拱白菜,那他也不乐意啊!
于是,他狠下心,对着沈瑞板起了脸:“不行!人家闺女今年才19,你多大了?27岁的老帮菜了!你大人家那么多岁数,你咋好意思的你!”
沈?27岁老帮菜?瑞:……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跟他爷爷讲道理。
“爷爷,我不否认这一点,我的年龄确实比对方大一些。但据我对珍珍性格的了解,对她来说,年龄这些外在因素远不如个人的品格和能力重要。”
“我很肯定,如果她不接受我,可能是她不喜欢我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但唯独不会是我们俩的年龄差这件事。”
听他这么一说,沈老爷子就觉得好像也有点道理。
那边沈瑞看出他动摇,便不慌不忙地继续道:“爷爷,您是了解我的,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从确定自己被她吸引的那一刻起,我就不想放手了。”
“她现在还小,我会先等到她完成学业……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她足够成熟到可以确认自己的感情,能够接受或者拒绝我。”
说到这里,他自嘲地一笑:“虽然我不一定接受拒绝,但我也不会勉强她。”
“所以爷爷,我希望您能支持我。而且……”
他慢慢走到沈老爷子跟前儿,声音低沉:“而且我知道的,爷爷,您其实非常喜欢珍珍,心里也很高兴未来能有一个这样优秀的孙媳妇,对吧?”
沈老爷子、沈老爷子可耻地被说中了心事。
他轻咳一声,故意扭头不去看此刻在他看来一副斯文败类样的小孙子,撵苍蝇似的朝对方挥了挥手:“行了行了,看在你个27岁的老帮菜好不容易遇上个可心对象的份上,我懒得管你,你自己想辙去吧!”
沈瑞:“……”
合着这“老帮菜”是过不去了是吧?
在苏厚德家里美美地休息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就早早去了首都的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当鲜艳的红旗伴着东方第一缕霞光缓缓升到半空的时候,所有人的内心都激动不已。
苏卫华夫妻更是红了眼眶,仰头望着飘扬的旗帜许久说不出话来。
观看完升旗仪式,他们就去参观了纪念堂。
在进入纪念堂之前,他们还在广场上一个卖花的小贩那里买了一束菊花。
之后一整天,他们就在市区内一些景点游玩,饿了就品尝老京城的特色美食。烤鸭、爆肚、炒肝、卤煮,炸灌肠,这一天下来,每个人的肚子都饱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