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看到热闹的街区上有不少私人开的服饰店,里面的衣服、鞋子时髦又好看,据说都是深市那边的最新款,李翠英没忍住大买特买了一番。
到最后,差不多全家人都买了两身新衣服。尤其是被重点“关注”的苏丽珍,更是从里到外好几身,够穿好长时间了。
等一行人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家的时候,苏丽珍还有些懊恼。
明天她就正式开学了,按她爸妈的意思,明天陪她一起去报道,晚上在苏爷爷家里住一晚,后天就要赶上午的火车回凤城了。
这次出来,满打满算也就今天一天的游玩时间。首都的好多景点,他们还没来得及看。
她不禁有些自责,觉得当初应该再提前两天出来,这样家人们游玩的时间才能更充裕。
但家里人却不这么想。
苏卫华夫妻宽慰女儿,他们这一代人对首都都有一种特殊的向往。
他们想来首都,只是单纯因为这里是国家的中心,而对这边的名胜古迹其实没有那么强烈的想法。
今天他们去了中心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参观了纪念堂,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年轻时的愿望,这一趟旅行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很够本儿了。
而且家里又是饭店、又是公司的,每天一大堆事,也不好全都推给苏振东。
退一万步,不说苏厚德的老家就是这里,苏丽珍至少要在这边上四年学,他们今后还有的是机会再来,来日方长嘛!
听了父母这番话,苏丽珍这才收起歉疚的心思。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家人就去送苏丽珍去报到。
从苏家到首都大学刚好有直通的公交,一行人八点刚过就到了目的地。
虽然时间尚早,但是这会儿学校门口已经十分热闹了。
苏丽珍看到有许多胳膊上带着“迎新”字样袖章的学长、学姐们负责接引学生和家长。
一个长相清秀的学姐第一时间走过来,在问明了苏丽珍的录取专业后,便主动带着他们去报到地点。
一行人一进入校园,就见校内好多地方都张贴了大大小小的迎新标语,看得人心里热乎乎的。
苏丽珍在学姐的帮助下很快找到经管系的报到处,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户口本等资料递交上去,很快就办完了入学手续,然后领取了自己的宿舍钥匙和一个小方凳。
没错,就是一个小方凳。
苏丽珍领这小凳子的时候,报到处的老师还特意强调了这凳子务必要保管好,平时学校放电影、开大会的时候都能用上,等将来毕业还要交还给学校的。
苏卫华他们一听这话,立马就重视起来了。之后去宿舍的路上,夫妻俩换班拎着这个凳子,生怕不小心撒手弄没了,将来闺女毕不了业。
去宿舍是由苏丽珍的一个同专业学姐帮忙带路。
一路上,学姐一直耐心地给他们介绍学校内部布局以及一应设施情况。经过那些美丽的景色时,也会讲解一二。
要知道首都大学是全国顶级名校,历史悠久,校园里栽种了许多颇有观赏价值的花草树木,景色十分优美,所以它本身也是首都的一个重要景点。
一行人边走、边赏景,只觉大饱眼福。
等到了宿舍楼下,大家一度还有些意犹未尽。
女生宿舍是一栋四层的楼房,外表看着很是整洁气派。
她的寝室在二楼,而且运气不错,是个阳面的房间。
苏丽珍是第一个到的人,一进门,她就忍不住四处打量起来。
这间寝室是六人寝,总共三张上下铺。其中临窗两张床铺中间是是一张方桌;靠近房门一侧是第三张上下床,床对面就是一套组合柜,柜子直接分成六个长宽五十公分的正方形小柜,对应寝室六个人。
此外,寝室的墙面似乎是今年新粉刷的,洁白一片;桌椅、床架也都是簇新的。这条件放现在来看就是很好的了。
苏卫华他们也觉得满意。这宿舍虽然不太宽敞,但整体环境不错,硬件设施也都齐全。尤其刚才来的时候,他们特意观察过了,知道这一层的水房和厕所在楼梯另一面,离这间寝室还有点距离,不用担心潮湿和异味问题。
宿舍的床位没有标姓名,基本谁先到,谁先选。
苏丽珍想了想,选了临窗、靠近暖气片的床位上铺。
她其实更喜欢下铺,只是看着中间那张方桌距离两边的床铺都很近,将来要用桌子的人可能很自然就会坐到床铺上。
这种事也不好拿出来特地说一说,毕竟以现在人的观念,这样容易显得人小气、不合群,但她实在不喜欢睡觉的床被人频繁当凳子坐。要是没得选也就罢了,到时候只能麻烦点,在入睡前另外换床单。
现在是她第一个选,那自然各方面都要考虑到,干脆直接挑个上铺好了。反正她不恐高,而且上面的空间还更大一些。
屋子里挺干净的,只是有一层薄灰,很好清理。
怕苏爷爷和孟姑爷爷之前走累了,苏丽珍把下铺也顺手擦洗了一遍,让两位老人坐下休息。
之后就是铺床,整理行李。因为他们人多,这点活儿没一会儿工夫就干完了。
见一切收拾妥当,大家准备出去再好好逛逛校园,凑巧这时,寝室里又来人了。
第二个来的女生个头高挑,长得浓眉大眼,很有几分英气。
她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带的行李也不多,一进来就热情地跟苏丽珍一家打招呼。
苏丽珍之前还纳闷怎么有人行李这么少,直到一听对方开口,便明白这地道的口音必定是首都人了。
果然,女生自我介绍叫管明月,跟苏丽珍一个专业,家就在首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管明月直接选了苏丽珍的下铺,一听说他们已经提前帮忙清理过了,连道了两声谢,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带的被褥铺了上去。
苏丽珍看得出这姑娘是个爽朗性子,想来应该很好相处。
管明月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是因为携带的行李不多,打理起来很方便。苏丽珍看她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就跟对方打招呼,准备待会儿回苏家,等傍晚再回来。
管明月痛快地答应了一声,还表示如果学校有什么通知会帮她记着。
苏丽珍道过谢,就跟家人离开了。
回去之前,照例先在校园里又逛了逛,眼见时间不早,一行人才回家。
今天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苏厚德还要请老邻居们吃顿饭。
于是回去的路上,他们又到自由市场买了不少食材,一到家就开始忙活。
这一片跟苏家关系比较好的街坊四邻不少,苏厚德粗粗估算了一下,就算一家只来两个人,少说也得预备三张桌。
时间有点紧,好在他们人多,大家又是都是在饭店干惯了的,厨房里的活计做起来都得心应手,也不算为难。
不过这半上午到底是没闲着过,苏丽珍不想家里人太疲劳,毕竟明天还要赶火车,于是说服苏厚德,按照他的建议,找了家手艺厉害的国营饭店打包了几样菜回来。
因为有一半的菜是苏厚德亲自掌勺,加上李翠英近些年的厨艺也大有“青出于蓝”的架势,所以中午这顿饭是既丰盛又美味,街坊四邻们吃得尽兴又开怀,一叠声地夸赞个不停。
苏厚德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拉着苏丽珍挨个给老邻居们倒酒。
他趁着敬酒的工夫,对众人说起自己这个干孙女考上了首都大学,平时在学校上课,等周末的时候会回这边住。他不在这里,所以拜托大伙儿务必帮忙多照看照看。
这也是之前苏厚德主动提出来的。
苏丽珍虽然人在首都上学,但是凤城那一大摊子事也不能丢下。之前她和苏振东、丁大勇他们约好,每周都会打电话交流工作上的事。
就算如此,两个公司那么多事,也不能光靠每周那一、两个电话解决。平常来往书信、文件肯定不少,加上苏丽珍这边为了随时解读各项政策、把握市场动向,经常要收集和查阅许多信息资料。
这些事情放在一起,在学校里未免太过打眼。
所以苏厚德就提出,让苏丽珍周末放假的时候来自己家里处理这些公务。
正好苏丽珍自己其实也不太想引人注意,当下稍一考虑就欣然接受了苏爷爷的提议。
苏厚德这边,虽然主动建议苏丽珍放假的时候过来小住,但是到底还是担心苏丽珍自己一个人在这边没个帮衬,所以就想借着这顿饭的机会,先跟相熟的老邻居们打好招呼,好为自己的干孙女求个照应。
其实他们这一片因为都是多年的坐地户,治安一向不错,这么多年连小偷小摸的都没有。加上现在开始严打了,安全上基本没问题。
但苏厚德还是放心不下。在他看来,这不光是安全的事。孩子平常要学习,又有那么多工作要处理,回家里还什么都要自己做,实在辛苦!
他之前甚至和姐夫商量,想带着姐夫和芽芽回来,在这里陪珍珍四年。
姐夫没同意,还劝他不能带着芽芽来回折腾,说频繁换环境既影响孩子心态,也不利于学习。所以他只能作罢。
现在,他就只能请求老邻居们替他多照顾照顾孙女了。
这会儿苏厚德的语气十分郑重,街坊四邻们自然感受到他这份疼爱孙女的拳拳之心。
其实大伙儿也不是瞎子,也看得出老苏跟这后认的干儿子一家十分亲近,彼此相处得简直比亲生的还要融洽。
尤其老苏这干儿子一家看着也不像是奸猾之人,穿衣打扮上也能显出几分条件来。这样的人家能这么尽心尽力地对老苏,想来也不为图什么。
毕竟老苏这些年日子过得不容易,掰着指头数,拢共也没过过几年安生日子,又有啥值得人图谋的呢?
反倒是现在,带着离婚的儿子、孙女和干儿子一家在东北呆了两年,这小老头人也胖了,腰板也直溜了,精神头更是比以前足几倍,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舒心。
也难怪他要这样费心为干孙女张罗了。
街坊邻居们明白老苏的想法,也为老苏如今能安享晚年而高兴,当即一个个不由分说就满口答应下来。
苏丽珍在旁边看着苏爷爷一心一意为她打算,心里热烫得厉害。
甚至控制不住地有那么一点后悔,当初似乎不该把志愿报的这么远。要是在凤城,就能每周都和她心爱的家人见面了……
等好不容易压下这股念头,她不禁苦笑。
幸好别人听不到她的想法,要不然一定认为她张狂骄傲,故意显摆。
这顿饭一直吃到下午一点多才结束。客人们吃得十分尽兴,大家也没急着回去,而是留下来帮着苏家人一起收拾桌席,等屋子里外都清理干净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