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千千小说网 > 首辅生平二三事 > 第104章 各家

第104章 各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君若苦笑,指了指手边一封书信,“早间收到的,哥哥只是报平安,并没说在何处。”

“现下也的确没个落脚的准地方。”魏琳琅道,“你们要是何时有加急信件,只管与我说,我找我爹跟锦衣卫打招呼,他们最清楚长公主身在何处。”

君若道谢,“真有急事的话,少不得麻烦你和阁老,但愿没有。”

魏琳琅说起魏琳伊的事,很欣慰,“以前总担心,她在那边又惹出祸事,却不想,终究是个聪慧的,做的香露也着实是上好的。”说着取出两个精致的小琉璃瓶,送到君若手边,“兰香和茉莉香的,不输京城最有名的香露铺子,价钱自然也不便宜,一瓶就要十两二十两。送了我几瓶,分你两瓶。”

“又要费脑子又得有好手艺,还得符合有钱人的喜好,贵一些是应当的。”君若打开瓶子,闻了闻味道,赞许道,“当真是好,没有杂七杂八的香料味儿,和真正的花香几乎没区别。以往真没看出来,那傻丫头,做着风雅的事儿就把钱赚了。”

魏琳琅笑出声来,“还给你带了些香料,熏衣服被子的,在室内燃着静心的。都是琳伊往家里送的,你选一半给蒋夫人。”

君若道声谢,“回头我也给她找找少见的制香方子。那边的大掌柜,我去信打过招呼了,有事没事的照应着一些。”

“我们怎么谢你才好?”魏琳琅问。

君若横她一眼,“这话说的,魏阁老帮衬我们的事你忘了?哪一件事没阁老出手,都要费些周折,还免不了找后账的,有他的名头摆着,你瞧瞧,我和哥哥清净舒心地到了如今。”

“那些算什么,这两年,你们兄妹应灾前着手之事,皆于社稷有功。倘若没人做那么多,今上就不消说了,我爹就得愁白了头。”

“好了,说这些有什么用?日子还长着,一家人似的走动着不就好了?”

魏琳琅欣然点头。碍于蒋氏之故,她来找君若总是逗留小半个时辰就道辞。

君若送她出门时,笑道:“何时再来,直接到我那边去,早些来,晚些走,我们一起做好吃的。”

“好啊。家里珍藏的好酒,我也带一些过来。”

魏琳琅回到家里,召集管事,按轻重主次吩咐下去。

府里经过几次整顿,现今留下的管事要么精明干练,要么忠心勤勉,都是不会做蠢事欺上瞒下的人。魏琳琅也不亏待他们,差事办得好,要么给丰厚的赏钱,要么帮他们解决家中棘手的事。如此,自然上下一心,不觉为难。

心境相仿的,还有顾家。

雪灾时,二老爷囤的粮米太多,等到风平浪静,还剩下三分之一,不是应季的,要转手就要将价钱压得很低,实在不划算。

二老爷自认也算是狠吃过苦头的人了,不再凡事往钱看,去年时疫过去,命下人好生保管存粮,待得祖业的庄子上送来新粮豆类,留下一部分搭着陈粮吃,余下的送到粮米铺按时价换银钱。

到冬日,他有点儿惊弓之鸟的意思,留下足够三四个月的粮食,勒令厨房的人做禽鱼肉蛋的腌菜,越多越好,反正腌制的东西只要厨子不出错,就能长久放置备用。

到今年开春儿,官府呼吁良田改种菜蔬。二老爷云里雾里,却也老老实实照办,再命人到杨五管着的庄子上看看情形,得知也是种的蔬菜瓜果,便知是顾月霖的意思,一颗心落了地。

蔬菜一茬茬收获,送到官府指定的仓房,换得一笔笔银钱。数目都不大,但积少成多,给人以成就感。

二老爷意识到土地的宝贵之处,琢磨着自己没有做生意的脑子,不如做个脚踏实地的小地主,用地生财。

听杜华堂说,顾月霖、李进之种过一季棉花,每人最少也得赚一千多两。

今年大势所趋,也就这样了。等到明年,一定要跟着月霖的步调走,他让管事种什么,顾家就有样学样。

得知钦天监的预测,二老爷才明白朝廷主抓的诸多事项究竟因何而起。

他唤来两名一向对自己忠心又明晰世情的管事,和他们商量现下到底该如何筹备。

三个大男人商讨磨烦相互说服了整日的结果,归结起来不过是君若对魏琳琅说的一席话。

二老爷心里有了准成,第二天按部就班着手,更不乏亲自督促不安分的管事的情形。

顾月浩自从挨了二十板子,在床上躺了两个来月,就对自己的父亲、顾月霖和君若畏之如虎。平时他再不敢到父亲面前要这要那,更不敢张罗什么事。

二老爷一副忘了这个儿子的样子。

总这样下去,别说给他找事由,就连娶妻恐怕都不给张罗。顾月浩痛定思痛,鼓足勇气寻到父亲面前讨差事。

二老爷扔给他一个空白的账册,“端午之前,每日到街头转转,打听府里寻常所需的各类物品的价钱。”

顾月浩欢天喜地地应下,带上一名小厮出门去。

四老爷那边,见二哥忙得团团转,却对他不闻不问,脸上很是挂不住,也怕自己这一房被彻底晾起来,学顾月浩去讨差事。

二老爷神色冷淡:“没什么好麻烦你的,只是,公中的厨房平时有平时的规格,遇灾期间不好说,或是减半,甚至要减到四分之一,而且每个房头就是一天三顿,再多了给钱也欠奉。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请你到时候管好房里的人,别动不动找我和厨房里的人闹,要想吃得好,得自己想辙。”

“我记下了,”四老爷讪讪地笑着,“绝不会给二哥添乱。”

“如此,我就烧高香了。”

四老爷刚走,杜华堂和顾采薇来了。

杜华堂要去给二太太请安,顾采薇则要单独与父亲说话,让他先去。

二老爷问女儿:“什么事儿?”

顾采薇扯出讨好的笑,“不是又要闹灾吗?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您能不能借给我三百两银子?”

“暴雨天再久,撑死了也就个把月的事,灾后事宜是官府将士的事,身在京城的人,受到的影响有限。”二老爷沉了脸,“你要那么多银钱做什么?出嫁时不是给了你五百两?华堂不是找了做西席的差事?而且你们成婚前,杜家给你们凑钱买了个田庄,吃喝不愁,怎的还不知足?”

杜华堂成婚后,见攀附权贵全然无望,死心不死心的放一边,当下的日子总要正儿八经地过。

说到他的差事,还是沾了义桐书院的光,有以状元为首的七名进士大放异彩,寻常门第对出自义桐的秀才也高看一眼,不指望他们能教导得子嗣高中,开蒙读书的几年却不在话下。

由此,杜华堂在谋取西席差事的人里成了香饽饽,被一个门第请到族学,教导五岁到十来岁的数名学生,每个月八两银子,每季四套衣物,并拨给一匹马、两名凭他如何差遣的小厮。

二老爷对此是很满意的。再怎么着,女婿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同样年岁的男子,每个月能赚二三两就已难得,大多数累死累活一整日,也就赚五六十文,女婿因读书小有所成,平均下来,每日轻轻松松地就能赚二钱多银子。

再怎么着,也已强过顾府门里包括他在内无所事事的一众废物。他照实和妻子说了感触,二太太对女婿的态度也切实亲近起来。

顾采薇提起这些却没好气,“八两银子算什么?我现在只有两名二等丫鬟、两个婆子服侍着,好些事都要亲力亲为。要是连日降雨,家里琐事就要增多,我想赶紧多雇几个下人,多置办些粮食菜肉……”

“你不用管那些,华堂自有安排。”实际上,二老爷已经派人给女婿传话过去了,杜华堂没出两日就已安排妥当。而他这傻闺女,却睁着眼跟他说瞎话。

顾采薇鼓了鼓腮帮,又嘟了嘟嘴,“您要是不答应,我就找娘亲讨要。娘亲要是也跟您一个调调,我就回来住娘家。”

“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只是,家里就算留着你住的地儿,在非常时期,也没备你那一份儿口粮。”二老爷瞪着女儿,“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量着你嫁出去了,我就不能教训了?”

顾采薇气得哭了一鼻子。

二老爷不理她。

杜华堂折回来,见妻子神色有异,只当没注意到,落座后笑道:“有个交情不错的人,见我手里的瓜果多,用他鱼塘里的鱼虾跟我兑换,鱼虾都很新鲜,给岳父岳母选了一些,等会儿就送来。”

“你有心了。”二老爷挂上和蔼的笑脸,和他说起手边种种琐事。

顾采薇在一旁坐了会儿冷板凳,心知说什么都没用,起身去找母亲说话。

明面上,顾家的三老爷、四老爷被二老爷收拾得不轻,暗地里,二太太也没少被夫君训斥乃至教训,到如今,也算是个合格的当家主母了,起码会为下人着想,处事也能一碗水端平。

顾采薇见母亲若有所思,不由问道:“华堂跟您说什么了?惹您不高兴了?”

“哪儿啊。”二太太神色有着不容错失的失落、懊悔,“晓得华堂消息灵通,便跟他多打听了几句月霖的情形。如今人家可是了不得,先入了公主殿下的眼,又得了皇上和长公主的器重……”

早知道这样,谁拿刀架在她脖子上,她当初也不会委屈蒋氏和月霖分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