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千千小说网 > 白云山下事[种田] > 第44章 第 44 章

第44章 第 4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除了预定给游商和乡里村民的炸芋片,林榆还答应帮忙,在村里挨家挨户收山货。白云村虽然人口不多,但家家户户都比较分散,占了好几个山头。

他没有自己跑,而是叫了一群村里成群结队的小男娃,各各都八九岁的样子。林榆一人给一文钱,他们便高高兴兴挨家挨户去通知。

连周淑云都夸:“你这法子好,小娃娃的话,大人都耐心听,一来二去都知道了。”

林榆正在给贺尧川收拾行李,装点的衣裳鞋子,水壶肉饼咸菜,他来来回回数了好几遍,林榆不放心。

余下的弹弓刀具,贺尧川自己准备。他要上山抓鸡,外围人太多,野鸡的数量不多。就要去深山里蹲守,要想一次性抓回来,至少也要在上面呆十天半个月。

“我还给你备了防虫的药粉,记得抹在身上。夜里睡觉时,也在周围洒一圈。足足三包药粉,够你用许久了。”林榆把药包塞进去,顺便放了一口铁锅。

铁锅带链条,可以架在木柴上生火。

米面什么的,林榆也装上。山里不比村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他怕贺尧川饿肚子。

贺尧川往腿上缠布带,一层又一层,把鞋缝和裤腿绑的严严实实。“隔壁村的老陈叔是有经验的猎手,有他在不会出意外。你别担心,这几日不是和游商做生意?等赚了钱,我带着野鸡下山,咱家就能搭鸡窝了。”

贺尧川不是猎户,独自上山肯定不行。隔壁村的老陈头常年打猎,最近年纪大了才慢慢不干了。知道他爱喝酒,周淑云带着林榆提上酒肉去拜访,老陈头同意带贺尧川进山。

他俩是从无到有,钱是慢慢赚的,等搭了鸡窝,日子也是要慢慢过起来。想起之后的营生,林榆肉眼可见的开心起来。

贺尧川走后,林榆呼哧呼哧的忙。幸亏有娘和大嫂帮忙,小溪也能帮着洗芋头,林榆干活进度猛增。

“等剩下一半的钱收了,我给娘和大嫂小溪发工钱,”林榆昨晚就计划好了,一人给十文钱,不是白帮忙的。

周淑云摆摆手:“一家人,哪还说什么钱不钱的,都是顺手的事情。”

林榆笑着说:“那可不行,娘和大嫂小溪帮我,我也不能真心安理得。就这么说定了,下午我把炸芋片和山货送去,就能收尾钱了。”

要是办的好,短期内这就是一笔稳定的收益。

小溪也眼睛亮亮,抬起头问:“榆哥哥,我也有吗!”

“有!十文呢,哥哥把钱都给你备好了。”

十文对于村里的小娃娃来说,可是一笔天大的数量。谁家孩子要是过年收十文的压岁钱,在村里都能横着走。

小溪高兴,他狠狠洗芋头,周淑云和孙月华都笑了。

几个人堆在灶房里忙活,院子里忽然来了人。他们家住的远,除了关系近窜门子的人,一般没人来。

林榆擦擦手跑过去开门,门打开,却是孙彦。他成亲后就没再见过孙彦,孙彦看上去沉稳了许多。

孙彦呆呆看着林榆,他连话都不会说了,等林榆开头问,孙彦才低下头小声说:“我爷爷让我挨家挨户通知,每家出一个人到场坝上。”

他没敢看林榆,说完和林榆道别,又匆匆走了。孙彦浑浑噩噩了一个月,才被他奶奶劈头盖脸一顿教训,勉强回了魂。

他认清现实,也不敢去找林榆了,整日就躲在屋里读书,比从前还缺了几分机灵劲。

场坝除了村子里晒粮食,余下的作用就是全村开会了,一般有什么大事,都会把人喊到场坝上。周淑云洗洗手,她道:“你大哥和爹都在田里,还是我去,有什么事回来再告诉你们。”

赶在乡里开市前,林榆带了上百斤炸芋片,搭村里人的牛车匆匆往镇上去。孙月华想帮忙,林榆没让她来。

因着有一半都是给游商刘老板的,剩下一半都是昨天的客人预定的,不需要像昨天那样一路走一路喊。他站在那里,人自然就来了。

还有山货,好几家都背着核桃花生来,今天的花生还没成熟,都是去年的旧货。林榆先看一眼,品相都不错。

他也只先给了一半价钱,要等刘老板结了钱,剩余一半林榆才给的出来。

几家人都面面相觑,有些不太相信。毕竟钱只收了一半,要是林榆背着东西出去,东西没了,剩下一半的钱也没有,他们不就吃亏了。

林榆懂他们顾虑,乡下人赚点银子不容易,他道:“阿婶伯伯们只管放心,我家就在这里,人也跑不了,要真是丢了,你们只管来找我说理。”

接着君哥儿也来了,他想卖二十斤核桃,都是自家核桃树结的,比山里的野核桃还好。林榆按照市价,给君哥儿算九文钱一斤。

那几家人见君哥儿都来卖,林榆和君哥儿是一家人,总不会坑自家人,他们才终于放心。

林榆和贺尧川常去乡里,一来二去很多人也对他们熟悉了,走在路上都要打声招呼,林榆顺便就问一句:“赵掌柜,王老板开门大吉啊。我家自己炸的芋片,要不要来点?”

他语气不像做生意,倒像是唠家常。这些开店的都是人精,见惯了生意场的嘴脸,林榆这样松弛的,他们聊天反而舒适。

一人卖出去五斤,林榆继续往下街走。游商队伍已经到了约定地点,林榆喊一声:“刘老板,让你们久等了。收山货费了一番功夫,我都挑了好的送来。”

这样说就表示足够重视生意,刘老板摆摆手:“不晚不晚,我们也才刚到,今日你家相公没来?”

林榆便说贺尧川上山去了,他把东西卸下来。先打开山货袋子交货。

刘老板探头一看,果然都是品相好的,核桃花生个头都大,洗的很干净,也没有腐烂虫蛀的。刘老板实打实满意,又看了看芋片,没有被压碎,还是那个味道。

他走南闯北多了,有的人做买卖不实诚,就喜欢以次充好,表面放一些好货,下面压的都是烂东西。

林榆做生意不一样,刘老板放心。他把余下的钱给林榆,然后就是收山货的钱。

“走一趟来回也要两天,若是卖的好,到时候还要拜托林夫郎照顾照顾生意,咱们彼此合作。”刘老板笑着说。

林榆也答应了,两方都赚钱的事情,他何乐不为。

给刘老板的货送出去,林榆才开始卖自己的。有了昨天叫卖的基础,今天乡里人都知道林榆在卖新鲜吃食,很多人都跑来买。

买的少,半斤半斤买。买的多,五斤十斤的买。有小孩子贪嘴又没钱,拿一文钱来,林榆也给卖。

他揉揉酸胀的胳膊,一上午都在忙活,一口气忙完才觉得累。林榆把铜板装在钱袋子里,里面有他和村民的钱,乡里手脚不干净的人多了去了,林榆来时还带着一把刀,防的就是这些人。

收拾东西的时候,林榆看见对面两家铺子的掌柜躲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往这边看,看的都是林榆卖的东西。

几家掌柜早上也来他这里买,买回去没有自己吃,而是拿给老板看。他们还当林榆不知道呢,林榆一早就看见了。

能赚钱的东西,人人都想做,还管什么脸面不脸面的。

林榆心里门清,他并不靠着这个做长久的生意,那些人要是有本事,真能做出他的味道来,他也算佩服。

回去路上,林榆遇见周淑云。他惊讶,村里说事说了一上午?

“娘,村长和你们说什么了?”林榆走过去,他见周淑云的脸色又喜又愁,猜不出是什么事情。

周淑云说:“官府要修路,连着周边几个村子,直接通往县城。”

白云村和云溪县直线距离并不远,但中间隔了好几个山,翻山越岭到县城,一趟就要两个时辰,真是走冤枉路。

林榆高兴地说:“那这是好事,咱们以后去县里可就近了。”

他们要养鸡,还要做些小生意。县城比乡里人多,价钱也更高,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等到了家,周淑云让孙月华把大山和贺长德喊回来,才把话说完整。

“官府工匠不够,要每家每户征工,各家必须出一个男丁和妇人夫郎,男丁要派去修路,妇人夫郎给做饭。这是没法拒绝的,必须要去一个。”

她也为难,家里两个儿子,派哪个去都是受苦的事情,她能不担心吗。虽然修路是好事,但没日没夜的干活,再年轻的汉子也受不了。

周淑云叹气道:“也不是白去,一人一月五百文工钱,做完就结,饭也是官府包了。”

大景朝国库充盈吏治清明,没在这方面亏待百姓,有吃有住有工钱,就是苦了一些。

这是大事,孙月华没说话。贺尧山看看媳妇,他想了又想,觉得自己主动提出:“二弟是有计划的人,和榆哥儿要做养鸡的营生,榆哥儿也有赚钱的本事。爹娘年纪大了,也去不得。我是大哥,该由我去。”

他没什么本事,只会埋头种田耕地,也不会上山打山鸡野兔。就连平时学习认字,他也不如二弟学的快。

没脑子的人,只能做体力活。

孙月华点头,相公怎么做她都支持,并没有什么怨言。都是一家人,他们不去就该二弟去了,况且二弟和弟夫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周淑云眼眶一红,手心手背都是肉,去谁她都心疼。

贺尧山憨厚一笑:“你们也别担心,我和月华去了,每月还有工钱拿。等路修完,我们手里也能攒些钱,这可是好事。”

“是啊娘,我会照顾好大山。”

周淑云拉着大儿媳的手,道:“村长说三天后就去,娘连夜给你们做两双鞋,带过去穿着也舒服。”

“想吃娘烙的软馍,”孙月华笑着提要求,要去好几个月呢,她胆子也大起来。

周淑云连点头:“好好好,娘用白面给你们烙。白面精细,你们吃了也有力气干活。”

大哥大嫂要出门,林榆也参与进来:“今天赚了不少,我明日去乡里割两斤排骨和猪肉,给大哥大嫂做一顿席面吃。”

孙月华高兴了,其实去做工也没有多辛苦。村子里的年轻汉子都去,大家在一起都能互相帮助。

林榆要去给君哥儿送钱,忽然才想起来。王家就王勇一个独生子,君哥儿岂不是要跟着一起去?

他加快步伐往王家走去,一眼就看见王家人在里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