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千千小说网 > 姐妹,跟我一起造反吧! >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浅析婚姻上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浅析婚姻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子丧母悲痛哭泣也被其父孔仲尼呵斥,可见孔子对亓官氏的不喜薄情。

章简书一直觉得古代圣贤多虚伪,在他们对待身边人的态度上便可见一斑。

孔子当时只是一个落魄的贵族,是其父在年老之时与其母无媒苟合生下来的孩子。

为能回归家族祭祖,才求娶的贵族身份的亓官氏。二人一开始可能就是利益的结合。

相互之间必有所图,妻族是他进阶的工具,他是妻子的赌注押宝。

但是孔子在婚后却对妻子颇为严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便是他提出的,曰八不食,仅此一事便可见一斑。

原话就不拿来说了,翻译就是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烹饪不当不吃,不是节令的食物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调料酱汁用的不对不吃,市场上买得熟食酒肉不吃,姜放多了也不吃。

前几条好理解,后面就有些过了。

你一个落魄贵族,钱财不多规矩不少。既然对妻子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其做一个完美女人贤内助,那妻子是否也能提出相应的请求,期待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呢。

诶,这事上孔圣人就双标了,曰:(其妻)口多言,又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听听,人言否?

历朝历代多少人为其洗白,章简书很是不解,这句话在当时是十分无礼的,毕竟在那个君子重诺的年代,小人是十分为人所不齿的。开地图炮将二者相提并论,实在可恼。

男人可能觉得这句话没什么,那你听见另一句话你就有感觉了,华夏人与狗不得入内!什么感想?其实一样的,一样的侮辱人。

孔子后面又出妻,你周游列国无人管家时你咋不出妻,你儿女幼小无人照看时你咋不出妻,你妻在家侍奉老人时你咋不出妻,你穷困潦倒不事生产,你妻子养家糊口时你咋不出妻。

啊,孩子大了,老人死了,妻子老了,你休妻了。

史书记载:伯鱼之母出而死。被休出门很快便死了。

礼记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嘻,其甚也。儿子死了妈,多哭几声爹都要训斥,吓得儿子不再哭了。

懦弱儿子无情爹,完全忘记了往日的情分。

看看,人干事?

当然又有人开始为上述人和事辩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你讲事件,他给你讲当时礼法,你讲律法,他又来给你讲人情。

一个人如是被打上圣人的标签,那他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自有腐儒为其糊裱。

归根结底,屁股决定脑袋,兜售权威,才能让自己显得理直气壮。

那孟子也是不遑多让,因妻子在内室坐姿不雅便要休妻。好在他有一个明事理的母亲。

章简书觉得这理由也是绝了,两口子在卧室不整点花活的吗?至于吗?

曾子,孔子的好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及其妻以蒸藜不熟,因出之。蒸梨没蒸熟就要休妻。

更不要说孔子家族接连四代休妻,难道都是妻子的错吗?

呵呵,说到这里便让章简书想起了后世的专家,研究历史时,不知他们是出于何种心态,总能为“古圣先贤”们的所作所为辩解开脱。

开脱的前提便是受害者有罪论,要知道一个人若认定了另一个人有罪,那他总会从她生活的蛛丝马迹中寻找错处。

“看出问题的本质了吗?”章简书开口道。

见众人望向她,她便开口解释道:“人天然的便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章简书说道:“孔孟之流,便是这规矩利益的制定者。”

“三纲五常,君臣父子,而女子便是他们利益的牺牲品,是他们压榨的对象。”甚者都不用刻意的压榨,直接无视,根本不在意她们的意愿和死活。

“上位者只做符合自己利益之事,孔孟之道迎合了君王才能大行其道。”

沉默片刻,待众人消化完刚听到的话,章简书又开口道。

“那颜真卿代表的是儒生学士阶级,这类人往往很会吸人血,家人和妻子便是很好的吸血对象,一二十年不事生产,读书科考耗费家资。”

“因着读书科举,便能推去一切外务,若有些许才华,更是自命不凡。”

“这类人若家资丰厚,便有大把的佃农、长工可供其驱使奴役,若是穷困,家中必是要设法为其娶妻的。”

“一旦娶妻,穷便成了他的护身符,一旦妻子想要离开便是嫌贫爱富,决计不是因愚孝、家暴、轻慢等原因。”

“士大夫阶级只会共情他们的怀才不遇,绝不会承认女人的遇人不淑。”

无论他成功与否,总有人为其付出代价供其压榨。

见众人若有所思,章简书再添一把火,“归根结底,是与现在的社会结构有关。”

众人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

“当下社会是男权社会,父权、夫权,这两项男性的权利将女子牢牢地桎梏住了。”

“何谓三从四德,为何三从四德?”

“七出,三不去又是何解?是否合理?”

“南枝,你来说说。”章简书直接点名。

被点名的卢南枝,身躯一震,便挺直腰板回应,“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此为三从。”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此为四德。”

“七出乃: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

“三不去为:有所取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者。”意思就是婚后妻子没了娘家、婚后妻子为公婆守孝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婚后富贵的。

“诸位,上述可看出婚姻对女性的桎梏,甚至一些不合理的规则都能堂而皇之的约束尔等。”

尤其是那七出之条,好多都是主观意识形态上的东西,究竟如何还不是婆家张张嘴的事。

无子更是可笑,也有可能是男人的问题。

还有那恶疾,指传染病。将一个身患重病的家人抛弃居然也是合理合法的。

“你们觉得合理吗?制定这些规矩的人是谁?他能代表所有人吗?”

“一个女人的一生,命运都在别人的手中,父亲、夫君、儿子真的能为她负责吗?”

随着章简书的话问出口,众人陷入一片沉默。此刻众人神色各异。

朱淑真已出离愤怒陷入沉思,卢南枝面含悲戚神色不甘。惊鸿阁的姑娘们也是面有戚戚,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

在座的姑娘,有的从小沦落风尘,有的被哥嫂爷娘发卖。有的家道中落充入教坊,更有甚者走投无路自卖自身。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适时的,章简书打断了众人的思考,将话题引入了今日的正题--剧本研读与创作。

“今日讨论了这么久,想必你们也了解了今日创作主题。”

说完章简书便将一打手稿发放下来。众人便迫不及待三三两两的研读起来。

便见那手稿的封面写着:窦娥冤、汉宫秋、贵妃传、铡美案、王宝钏、孔雀东南飞。

待众人将手中手稿梗概读完便开始讨论。

“掌事,这些剧目似乎都互有对应。”连城率先开口。

“正是,这汉宫秋与贵妃转相呼应,同样是宫城女眷,面对家国有不同的选择,昭君出塞非所愿,贵妃自刎王命全。”

“君王自把纲常败,亡国却怨女裙钗。”朱淑真接道,“一个女子连自己的生死婚姻都不能掌控,却能败坏朝堂亡国灭君,实乃天大的笑话。”

“这昭君更是可悲可叹,为国出塞,侍奉爷孙三代,最终求归中原被拒,愤而自尽,反倒落得一个节义之命。”

卢南枝:“翁夺儿媳,侍二夫的杨玉环受万人唾弃。草原三嫁,配爷孙的王昭君被世人称颂。多么讽刺啊。”

李婉玉:“我看这秦香莲与王宝钏也颇有意思。”

王明明:“哦?”

李婉玉:“你看这秦香莲一介农妇苦熬家中奉养公婆儿女,却遭陈世美抛弃暗杀,一气之下状告夫君求取公道。”

“再看看这王宝钏,名门闺秀苦守寒窑十八年,夫君归家却对她连番试探,最终确认这女子当真痴心不改,夫君为全道义奉其为中宫皇后。”

“妙就妙在这王宝钏苦守寒窑一十八年无事,当了皇后一十八天便香消玉殒了。王宝钏年老无子,无兄弟,其父王允为何谋反。”

“再有王允谋反,薛平贵和代战为何能迅速赶来平反。”

“前来平反,最终却得了皇位,又立罪女发妻为后,全了自己大义的名声。”

“......”

章简书听得津津有味,见众人谈论完毕便开口道:“是不是看的很憋屈?”

“是不是又憋屈又想看?”

见众人点头,章简书又道:“戏剧就是这样,源于生活,充满冲突,让人欲罢不能。这几出戏基本上囊括了婚姻中出现的风险问题。”

“婆媳矛盾,吃绝户,贫贱夫妻,王侯将相,夫妻恩爱,反目成仇,同床异梦。”

“每个已婚女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接下来几天,连城你将戏本分派一下,带领惊鸿阁上下抓紧熟悉唱词排练,争取在中秋节之前排演完毕。”

连城:“是,掌事。”

“淑真姐、明明姐、婉玉姐,麻烦你们看看戏词可有不妥之处,若有还请劳烦三位姐姐大驾不吝赐教。”都是直接系统出品的戏本子,章简书确实不知道是否符合如今的审美。

“简书客气,姐姐就献丑了。”朱淑真说完便拿起另外几个剧本研读起来。李婉玉与王明明也点头示意,一起开始研究戏词。

示意众人继续,章简书又开口了,“诸位可曾听过西游释厄传?”

“孙悟空的故事吗?”

“如今打上天庭了么,不知战况如何?”

“昨日说到正与二郎真君斗法呢,还请了托塔李天王相助。”

“啊,我上次刚听到弼马温那回。”

眼见众人聊天开来,章简书连忙抬手示意,众人见状又安静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