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能听出来了,挺标准的官话,“从明国回来,和红叶小姐一起的,加上之前各自分散返回的,共有八艘。总计二十一艘船。两艘为作战专用的炮艇,其余的均为货船规格,小型六艘,中大型十三艘。”
“损失很惨重。”
王红叶用汉语说,翻译则也对应成日语,“失去了几乎一半的船只。其中一部分叛变了,另一部分则是被叛徒击沉。各位也能看见,如今这房间内已不像过去般拥挤,在座的,也有一些,是曾经各自船上的大副,船长已不幸牺牲了。”
她的语气并不轻松。屋内的众人听言,也默默低垂下头颅。
唐青鸾在一旁看着。
“后面计划,新造十二艘货船。其中四艘小艇,五艘中艇。另外再按现有规格,再造四艘炮艇。虽然现在还没有炮,就预备着吧。”
她继续说,从衣衫中取出记事簿,翻动,“人员也要做一些调整,我来念一下。首先,总领全队的两位。原总管,帮办均已亡故。新的船队总管,由竹村凉山先生任职。”
就是刚才那个老人。
“新帮办,常福光先生。”
不认识。唐青鸾看见人群中另一个中年男子向周围人点点头,披发,蓄着络腮胡,猜想就是他了。
“两位之前都是在平户主管商务的,想必对工作内容很是熟悉,现在兼管战事,人手有不足的地方,可以向我汇报增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王红叶继续念,“原会计师爷林也离开了。新的船队会计兼职翻译,玛尼伽·康答夫人。”
印度女人翻译完这一句,伸出手掌指了指自己。
“然后,是我的指挥船人员调整,也和大家通报一声。”
她补充一句,接着读记事簿,“长田太继续任大副。”
一直没存在感的人。
“新二副:嘉禾佬。”
有点印象,似乎是曾经在岛上,随王红叶一起突围抢船的人。
“新小队长:廿二和长髯。你们共同负责。”
也是去抢船的。
“火铳队长:丹羽造作。丹羽先生原先是加藤队长的副手,相信可以胜任。”她停顿一下,翻动下一页,“新水手长,小田切。这次我们能顺利回来,小田切卧底侦查,功不可没。应当是要予以嘉奖。”
青鸾望向那原先的年轻杂役,见那张脸上扬起得意的微笑,升职了又受到夸奖,心里必然很高兴。
只是小田切瞥见自己,目光相对,又厌恶地翻白眼。随便了。
“当然,在座各位的奉献,以及众多牺牲。我也始终铭记于心,不会亏欠任何付出。”继续宣读,“接下来,各船情况。十二船:孟定船长,四船:郭一克船长,二船:押井清平船长,十七船:长谷川门五郎,几位都是从明国返回的,依旧指挥各自船只,留守平户的各位船长也是如此不变。其他船只,船长已殁,由原大副接替,原二副和三副同样升位,新三副,各船自行拟定,人员变动自行调整。船队编号,暂且依循旧制,不做更改。”
“目前就这些了。”
她放下记事簿,看着众人,说道,“后面还有其他人员变动,会再告知。如我刚才所说,有关奖励和补偿的事情,很快也要落实。各位回去,都对手下人先预告一下吧。”
读完。室内众人,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
王红叶微笑着,有些淡然,有些沉重地微笑。望着面前的下属,默默地一言不发。
唐青鸾同样等待着下文。
“现在,简要讲一下以后的布置。”
王红叶让他们交流了一会,记事簿翻到下一页,“首先是作战船队的事情。刚才已说了,新造十二艘货船,以及四艘炮艇。除此之外,相应物资也要准备,弓箭,长矛,刀剑,大约各一千八百支。火铳和火炮也需要购进。再招募八百人练兵,作为专门的战斗部队。食量,淡水等,现在都要开始储备了。这方面的事情,就交给竹村总管和常帮办负责。”
储备军资。青鸾想,看来以后还是要继续的。
王红叶始终没有放弃复仇的打算。
她心中默想着,低下头,咬一咬嘴唇。心中为此感到烦闷。
总是会这样的。
青鸾轻轻地叹一口气。
只是不知下一次,会在何时。
“不需要太着急开展。这一次我们实力大伤,目前先继续商业活动,养足力量吧。我想过会在一年后再出海去明国……这些事,以后再说吧。”王红叶似乎是听到了她的叹息,转身看了一眼,继续说,“接下来还是说些最近的事情。竹村先生,简要说一下最近的活动,以及未来的商务日程安排。”
刚刚被任命的总管也取出一册记事簿,开始讲。玛尼伽则继续用汉语翻译。
唐青鸾依旧在想方才关于作战计划的事情。现在讲了什么,她并没有听进去。只是低着头,默默思考自己的处境。
下一次,一年后吗?
若是那时再次相遇,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自己现在该怎么办呢?
“……半个月后,会从难波运来一批购自佛郎机国的香料和琉璃器皿,中转此处,向广州货栈运输。他们还有一船火铳,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可以低价售卖。”
“派人回复:不需要。”
王红叶回答,用的依旧是汉语,“我已收到英格兰商人的信息,船队下个月会抵达此处。火铳,另外还有火炮,都是预先下过订单的了,不需要再向其他商队购买。”
“明白。”
竹村总管继续,记事簿翻页,正要开口,又迟疑地望向领导,“另外……红叶小姐。王——毛海峰的船队已于三日前返回。”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目光交互,但没有人敢再开口议论。
唐青鸾也重新抬起头,集中注意力。
“嗯?”
王红叶的面色有些阴沉,眼睛向旁边无人空处扫了一下,“毛海峰也回来了,比我回来的还早?你们看见他了吗?”
“不曾见到。只有三艘小船入港。下船的人中间也不曾见到。只看见谢和一人。”玛尼伽是唯一一个神色未有变化的人,依旧自顾自地数着佛珠,进行翻译,“我们安排盯梢了两天,但始终未见毛海峰。找船上的水手闲聊,似乎他并不在船上出现过。”
“只见到谢老……他呢?还在明国,被俘了?死了?不在船上,行踪不明……”
王红叶伸手点了点地板,思考着,而后再次望向竹村总管,“继续派人盯着他们的船。发现什么异常动静,立刻向我报告。”
“是。”
总管点点头,取出夹在记事簿中的信封递给她,“谢和听说您今日返回,今天早上派人送来这封书信给您。”
她接过信件,拆开阅览。
室内一时无话。
唐青鸾伸着脖子,希图从王红叶的背后能够瞥见信件内容。然而略扫一眼发现是看不懂的日本文字。这个谢和是汉人吧。用日语搞什么啊?
“我知道了。”
过了一会,王红叶说,“派人回复:我会按时前往的。”
“您要带人随从吗?是否需要我们埋伏人手防备?”
“……我自有安排,竹村总管。”她将信折好收在记事簿里,将记事簿合上,“这件事就不必您劳神了。”
“明白。”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事情了?”
王红叶扫视众人,得到的是一圈沉默,“没有,那么散会吧。分散离——”
结束了。
终于。
完全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嘛。一伙私商和倭寇开会,自己干嘛要来这里?名誉会员?充当背景板?还听到了一些非常令人讨厌的话。开会果然是很无聊的事情,她都快睡着了。
听到散会,唐青鸾便应声而起,结果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站着。
有些尴尬,对面的人都不明所以地看着她。现在是不是应该赶紧坐下来才对?反正青鸾现在彻底傻了,依旧站在原地。
王红叶也注意到众人的目光,回头打量她一番。
“哦,对,还有件事。”
她又面向众人开口。印度女人再次开始翻译,“虽说和最近的活动无关,但也在这里先说了吧,以免忘记。”
说话的同时,唐青鸾已经重新慢慢地坐了下来。
“各位船长回去后,和手下人都宣布一下,未来出海前往明国打仗——下次差不多一年后吧。往常的惯例依旧遵守,不骚扰群众,不抢夺财物,不杀平民。”王红叶说,“并且,俘虏也别再杀了,制服了以后要进行询问,允许投降。”
“降伏が許可されます。”
康答女士停顿了一下,但还是将原话原原本本地用日语说出来。
对面很安静。
而后响起议论的声音,还是那种微小的低声交流,夹杂着汉语和日语,让人一句话也听不清楚。
唐青鸾当然是听不清楚的,但她已经注意到有些人,那些曾经在岛上自己见过也见过自己的人,他们的目光已经越过王红叶,在朝自己这边打量了。
并不都是友好的目光,很多都不是友好的目光,盯住了她,让她觉得很不自在。
就像王红叶刚才说出的指令一样让她不自在。
于是她悄悄地向角落挪开,试图远离别人的注意,不过在这狭小室内,真是避无可避。
“红叶小姐,您说真的?”
有人问了。
“当然。”
“这是命令?”
“当然,即刻生效。”王红叶依然维持端正的坐姿,用一贯平静的语调回答。
“どうして?”
“是所有俘虏,还是就是明国兵?王公子……毛海峰的人包不包括?”
“叛徒也算?”
“突然の変更、実装を保証することは困難です。”
“违反了怎么办?”
“万一遇上卧底呢?”
“あなたがこのルールを作ったのはこの明國人のせいですか?”
“不投降的可以杀吗?”
然后又有很多疑问声响起,有很多议论的话语交杂,有很多目光让唐青鸾不自在。在场的几乎都在说话,都在开口,声音或高或低,或急或缓,不同的语言夹杂在一起。此时还沉默的少数,也就她自己一个外人,还有平时就不大说话的长田太,专职记录的文书,以及那位翻译玛尼伽·康答。
当然,还有王红叶本人。
她搞什么啊?
角落里的唐青鸾如坐针毡,背后有点发毛,望着面前的红色背影。对于所有的这些疑问,她不再回答了,只是坐在那,安静地等待着,镇定地等待着,想必是已经拟定了等所有人都静下来后再开口答复。不慌乱,也不窘迫,更不曾回头看自己一眼。
她说真的啊?
昨日的那一场对话又回想起来。原本以为只是随口一说的回答,只是无足轻重的话语。结果她现在还当真说了。
她在想什么呢,王红叶?
会议的房屋外,庭院的大门口,街道上,此时将近午间,已见不到行人。两名守卫此时也已经不知躲到什么阴凉的地方歇息了。
空荡荡的街道。
而后,两个人从大门走出。青色的,和红色的两个身影。
“呼——”
唐青鸾肆无忌惮地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活动筋骨,这漫长的会议总算是结束了。
“累吗?”
王红叶站在她身边,问。
“有点。”
她回答,“你和手下开会,干嘛叫我也一起过来?我和你们又不是一路人。”
“你记不记得我昨天对你说过什么?”
“嗯?”
她想了想,“俘虏的事情?说实话,我是没想到你真的会施行。”
“我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青鸾觉得这句话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听到过类似的。
但又记不起来,算了,不管了。
“反应比我预想的还要强烈。”王红叶抱着手臂,朝着空荡荡的门内望去,“你都听见了,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毕竟命令只是一句话,具体操作,考虑的可多了去了。也还好,现场问的,都是我早已预想过的,不至于下不来台。后面施行起来肯定还有很多烦心事。还得再开会,再和总管以及帮办慢慢商量,一点